文章來源: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18-07-05
國投曹妃甸港口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投曹妃甸港)成立于2005年6月,是國家開發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控股投資企業,主要負責建設運營曹妃甸專業煤碼頭,以滿足大秦線擴能增量和新建蒙冀鐵路煤炭下水需求,服務國家能源經濟建設。作為北煤外運系統的重要項目,國投曹妃甸港建設有5-15萬噸級煤炭泊位10個,擁有18條堆場、194個垛位,年煤炭下水能力1億噸,是國內最大單體碼頭項目之一。2015年2月,國投曹妃甸港煤炭碼頭工程榮獲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
國投曹妃甸港高度重視環境保護及環境治理,建設時就充分考慮港口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配套建設了翻卸作業干霧除塵系統、堆場封閉條形大棚、堆場防風抑塵網、堆場噴槍灑水系統等環保設施,累計環保投入約7.1億元。在環保要求日益嚴格的形勢下,國投曹妃甸港環保優勢凸顯,成為曹妃甸港區示范型標桿企業。
一、積極推進專項制度建設,提供基礎保障
為認真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等相關要求,公司加強環保管理體系和制度體系建設管理,加大環保設備設施的投入,積極貫徹落實國家和地方環保相關政策。
針對國投曹妃甸港現場實際情況,先后制定了《環境保護管理制度》《煤塵污染防治管理辦法》等環保規章制度。根據申請排污許可證的要求,完善了《環境管理自律體系制度》。
二、健全完善環保管理體系,形成管理標準
依據國投交通控股有限公司企業安健環管理標準中的港口環境管理及環境保護綜合評價考核評分標準為核心,結合環境管理體系(EMS)的規范及使用指南,組織建立國投曹妃甸港環境管理體系標準。國投曹妃甸港堅持“科學控塵、降塵”的理念,做到“要生產更要環保”,每天的生產調度例會必談環保,提出“環保工作時刻不能松懈,環境保護堅持一票否決”的管理要求,將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工作放在當前工作的重點位置。并將環保工作列為考核指標與績效掛鉤,各部門、各業務承攬單位認真執行、落實大氣污染防治的相關工作要求,從組織機構上保障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能夠抓到基層、落到實處。
三、突出特色優化作業環境,落實降塵措施
(一)建設單體面積最大防風網,設立專項研究實驗
在堆場東、北、南三側與主體工程同時施工建設防風抑塵網,其中東側、南側高23米,北側高17米,總長度約4670m,總投資約2億元為單體項目國內建設最長、面積最大的防風網。防風網以達到環保效果為原則,孔隙率為40%,通過風洞模擬試驗表明為最佳開孔率,在6倍網高距離范圍內,風速最大折減率在80%左右,粉塵總量在現有環保措施基礎上消減60%以上;堆場附近5公里范圍內的環境影響程度減小50%以上;防風網的使用能對露天堆放的煤在風力作用下產生大量的粉塵有很好的管理措施,抑風抑塵效果明顯。防風網建設,滿足港口正常運營的要求,安全可靠,經濟合理,維護簡單。

(二)建立封閉條形大棚,開創港口防塵抑塵新方法
續建17、18堆場建設中采用封閉大棚結構,本工程位于續建堆場區西側,為鋼網架結構,占地100907m2,為其主要功能是起到防風抑塵作用。大棚內煤炭理論堆存能力約為400000t。
堆場封閉大棚采用螺栓球節點鋼網架覆壓型屋面板形式,為上弦底腳多點支承的四角錐單元三心拱網殼結構,總長1059.68m,頂高40.085m,跨度103m,劃分成不連續的九個庫,其中1號 (帶山墻)庫長99.84m,2~9號庫均長109.98m,每個庫間隔10m,屋面采用單層鍍鋁鋅壓型彩鋼板,網架總重量約8780t?;揪W架網格尺寸約4×4m,基礎采用PHC管樁加承臺地梁結構,大棚底腳砌筑磚圍護擋墻。工程造價約1.4億元。
封閉大棚在國內同類工程中較為罕見,為其他港口及散料堆場提供了可參考依據,同時為港口網架安裝和港口環保項目實施類似工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本工程由交通運輸部天津水運工程科學研究院進行了研究分析并進行了風洞試驗,在棚內結合堆場灑水對靜態起塵的抑制率可到達99%以上,因此對于堆場設置條形大棚后靜態起塵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目前大棚結構完好,使用正常,阻風效果好。


(三)打破傳統灑水模式,有效提升灑水抑塵效果
本工程翻車機房設置有4套干霧除塵系統,能夠噴射出不同直徑的水霧,其范圍在1~10微米之間,水霧會持續與空氣中無組織排放的微小粉塵顆粒接觸、碰撞,直至完成整個捕集過程,使其與之吸附、相互粘結,凝結增大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沉降,從而在污染的源頭控制可吸入粉塵顆粒對人體的傷害。抑塵率高達96%,降低粉塵的爆炸率,設備投入少,占地面積小,全自動操作方式,維修方便,無二次污染,相比于灑水噴淋裝置用水量大幅度降低,節約大量水資源,運行費用大大降低,實現了大幅度高效率節能減排。

環境是最大的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在今后的工作中,國投曹妃甸港將繼續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持續做好污水、粉塵、噪聲、固體廢棄物等污染治理工作,把節約資源、控制排放、保護生態、構建綠色港口貫穿到港口生產作業的每個環節,主動承擔央企應盡的社會責任,切實履行企業施治環境污染的義務,為實現京津冀區域環保指標下降、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做出更大的貢獻。
【責任編輯:陽?!?/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