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7
我們與我們的船,經歷了跨越六十余年的撤僑。
1961年,飽經風霜的“光華”輪抵達印尼雅加達碼頭。舷梯上,歸國難僑含著熱淚,用帶著濃重土音的普通話,一遍又一遍高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2024年,黎巴嫩貝魯特港?!靶聫B門”輪在地中海晨曦中靜靜等待。船舷上,“祖國歡迎您回家”的橫幅無聲傳遞暖意。一位年輕人與其母親視頻通話時激動落淚,“我看到祖國的船來接我們了!”
兩幅畫面,相隔六十余載,同是跨越重洋的歸途,見證的,是中國遠洋運輸從孤帆一葉到船隊萬千這翻天覆地的變化。

1961年新中國第一艘自營遠洋船“光華”輪首航印尼執行撤僑任務
1960年代的中國沒有遠洋船。為了發展我國遠洋運輸事業,國家決心建立自己的遠洋船隊,通過捷克公司從希臘輪船公司買進了一艘舊船,即后來的“光華”輪。這條舊船真可謂百孔千瘡——航海儀器、通信設備不靈,客房、船室、甲板等多處漏水,船殼鉚釘松動,錨鏈嚴重磨損,要使其投入營運絕非易事。
于是,新中國第一代船員在物資匱乏的日子里,嚼著咸菜和粗糧,頂著風浪日夜搶修。他們感慨地說:“過去我們沒有自己的遠洋船,真受氣;現在我們一定要修好開好自己的遠洋船,爭口氣!”
1961年4月28日,廣州遠洋運輸公司成立的第二天,這艘修補起來的舊船,載著國家的重托與無數期盼,駛離擠滿人的黃埔港,航向印尼執行首次撤僑任務。
當“光華”輪到達印尼的雅加達時,迎接她的不是鮮花和彩帶,而是當地荷槍實彈、戒備森嚴的軍警。盡管如此,也阻擋不住華僑的愛國熱忱。一上舷梯,他們積郁多時的思鄉之情奔涌而出。有3位難僑一上船就來到國旗下,向五星紅旗深深鞠了三躬。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太太聽到祖國派船接僑,從一千多公里外的棉蘭來到雅加達,“我雖然見不到祖國的故土,但我摸到了祖國駛來的第一艘巨輪!”
這艘用“爭氣”精神修補起來的舊船,不僅接回了同胞,更讓五星紅旗第一次驕傲地飄揚在遠洋之上,拉開了中國遠洋事業的序幕。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新廈門”輪
時間快進至2024年國慶,當全國人民沉浸在慶祝新中國75周年華誕的節日氛圍時,黎巴嫩局勢驟然動蕩危及平民,中國政府迅速組織撤僑。這一次,承擔撤僑重任的是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的“新廈門”輪。
2024年9月29日凌晨兩點左右,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向“新廈門”輪下達協助撤僑的命令。彼時,“新廈門”輪是能在最短時間內抵達黎巴嫩的中國船舶。在接到命令后,本是裝載貨物的集裝箱船“新廈門”輪立即掉頭前往黎巴嫩。

2024年“新廈門”輪赴黎巴嫩撤僑。僑胞們獲得船員們的細心照料,留下小紙條表達感激。
平時,“新廈門”輪的日常生活設施最多只能滿足25名船員使用,如何從戰亂地區平安撤出僑胞僑眷的同時,還能給予他們充分的照料成為一大挑戰。因船上房間有限,“新廈門”輪的船員主動讓出自己的房間,以及船上的健身室、會議室、娛樂室等,優先安排給老、弱、孕、幼僑胞,一位懷孕7個月的孕婦還被優先安排了單人房間。許多船員還拿出個人的飲料、零食、毛毯給僑胞僑眷。由于“新廈門”輪是第三國航線貨輪,長期在海外航行,船上的食物儲備和品種不是很豐富。為了給僑胞提供充足的食物,后勤保障組連夜趕制點心食品。
10月1日,隨著最后一名同胞順利離船,經過40小時晝夜兼程,“新廈門”輪終于載著69名同胞與11名外籍家屬安全抵達塞浦路斯的利馬索爾港,撤僑任務圓滿完成。而就在“新廈門”輪離開黎巴嫩不久后,其首都貝魯特便遭到了轟炸。
當船到達塞浦路斯利馬索爾港錨地時,地中海太陽初升,風平浪靜,大家合唱起了國歌,場面十分熱烈。事后,船員們還在船艙里發現了僑胞們留下來的小紙條,上面寫滿了感激的話語。
“新廈門”輪船長任君誠感慨道:“通過這次撤僑行動,我才深刻體會到‘祖國母親不一定能把你送到世界任何地方,但在你需要她的時候,她能把你從世界上任何地方帶回來!’這句網絡名言的現實意義。”

亞洲最大半潛船“新光華”輪承運亞洲最大圓筒型FPSO“??惶枴?/font>
同名“光華”,如今我們還擁有了“新光華”輪。她傳承的不只是名字,更是我國從追趕到領先的造船實力與精神象征。
“新光華”這艘10萬噸級巨輪,下潛吃水30.5米,載重量為98000噸,甲板面積達到13500平方米,剛好等同于兩個標準足球場大。她采用兩套電力推進系統為動力,并在船艏和船艉各配有兩套側推器。船上由6臺功率為4750千瓦的主柴油發電機組供電,自帶最先進的DP2動力定位系統。如此高規格的動力配置,使這艘船具有最強大的動力性能。與此同時,該船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具備DP2動力定位系統的半潛船。這艘船可用DGPS、激光、雷達三套系統進行動力定位,且誤差只有0.05米,在海上實施高精度的工程作業時,堪比“穿針繡花”。
2024年,“新光華”輪成功承運“??惶枴眻A筒型平臺,一舉匯聚了“亞洲最大半潛船”、“亞洲最大圓筒型FPSO”、“亞洲最深水導管架平臺”三項亞洲桂冠,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提供了堅實的“中國制造+中國服務”支撐。她的使命,已從最初的守護同胞安全,拓展到捍衛國家能源安全等更廣闊的維度。
從“光華”輪劈波斬浪的孤勇,到“新廈門”輪高效撤僑的沉穩,再到“新光華”輪托舉大國重器的自信,三代巨輪的航跡,無聲刻錄著中國遠洋力量從無到有、由弱至強的里程。
所謂“光華”,從來不是一個靜止的名字,而是一代代遠洋人刻在龍骨上的夢想。當巨輪再次鳴笛啟航,浪花翻涌處,皆是“光我中華”的續章。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