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6

1958年,全國勞模石紹祥(左一)和隊友在井下作業這張老照片見證和記錄了煤礦工人手工作業,趴著、躺著開采煤炭的艱辛歲月!
在那個缺乏機械設備的年代,一盞昏黃油燈的光暈,僅僅能撕開濃得化不開的黑暗,加上彌漫著煤塵的狹窄空間,他們僅能用鎬頭、鐵鏟撬動每一塊煤炭。每一次揮動沉重的煤鎬鑿向巖壁,“鐺!”的一聲在狹窄的巷道里沉悶地炸開,濺起的碎石屑打在臉上生疼。
摸索前進的腳下,是沒及腳踝、冰冷刺骨的黑色泥水,每一次挪動都異常艱難,發出“噗嗤噗嗤”的聲響。唯一的伙伴,就是頭頂那盞隨著動作微微搖晃的礦燈,豆大的火苗在巷道中頑強跳動。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創新理念的引入,從人挖、人抬、人運到機械化生產......當人工手動與機械化快速銜接的同時,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革命”悄然來臨。

2024年,國內首套全域自研專為礦山無人運輸設計的I類防爆機器人
少人增安、遠程操控、實時監測......煤礦智能化開采從根本上改變了煤礦工人的作業方式和工作條件,是煤礦轉型升級發展的新里程。
只需操作工人按下總控臺的一鍵啟動按鈕,就可以啟動綜采工作面,采礦機割煤、推溜、移架,然后通過傳輸皮帶將煤炭不斷輸送至地面。中國華電從煤礦數字孿生、5G+智慧礦山、工業互聯網等領域多維度激活科技驅動“新引擎”。
國內首套全域自研專為礦山無人運輸設計的I類防爆機器人——“華電奮進一號”礦用智能無人駕駛機器人,沿著無形的數據軌道平穩前行,將沉重的材料穩穩送達巷道千米深處。同時還能“身兼”巡檢、救援、裝卸等復雜工業場景應用,當井下的車輛轟鳴聲逐漸被智能系統的指令取代,華電奮進一號正駛向更廣闊的天地。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