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5
下面這張照片拍攝于1957年冬天,記錄了新中國第一架多用途運輸機“運-5”首飛的剪彩瞬間。
運5照片
照片里的這群人,在荒野上搭起簡陋的廠房,用算盤計算氣動參數,用麻繩固定機翼框架。缺衣少食,四面是技術封鎖的高墻,他們就靠著一把把扳手,敲打摸索,硬是“敲”出一條新中國航空工業的路。
那架通體草綠的雙翼飛機,曾是他們跨越山海唯一的伙伴。它掠過田野播撒種子,降落在簡陋的土跑道上運送救命的物資,在風雨里穿梭于城市和鄉野。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這架通體草綠的雙翼飛機,甚至稱得上小巧,機身長12.69米,高5.35米,上翼展18.18米,下翼展14.24米。但就是這個“小巧”的大家伙,沒有辜負期待,在之后的六十多年里,它成了中國生產批量最大、生產時間最長、飛行作業時間最多的通用航空機種。
直到現在,運-5和它的兄弟們仍被廣泛應用于貨運、客運、農業、救護、跳傘和空中支援等領域,這張照片定格下的那些沾滿油污的工裝、磨得發亮的手掌、還有首飛成功時喊啞了嗓子的歡呼……成了埋在航空人心底的火種,無聲地照著后來者腳下的路。
后來,從追著別人的航跡到畫出自己的航線,中國的天空里出現了更多身影。就在運-5系列朝著各種實用方向升級改裝的同時,一個更“大”的夢想也變成了現實。
運20照片
5年首飛,8年交付,我們這一代航空人依靠自己力量研制出了大型、多用途運輸機——運-20。這個“大個子”長47米,高15米,兩翼展開達50米,最大起飛重量220噸,載重超過66噸。上高原、飛遠海、出國門……九萬里風鵬正舉,它的航跡已遍布全球。
黑白變彩色、模糊變高清,相隔幾十年的照片,記錄的不只是兩架飛機的迭代,更是一條漫長的來時路。從仿制到改裝再到自主研制,那些深夜在圖紙上標注的修改痕跡、試飛日志里寫下的經驗總結、藏在工具箱里的舊零件,正在成為歷史,但始終是航空人的傳家寶。
抬頭看,天空早已換了模樣。運-20鯤鵬展翅,背負著使命飛向五洲四海;運-8、運-9家族整裝列陣,在漫長的國境線上巡航,在災難降臨的地方投下希望,續寫忠誠;曾經孤身跨越過山海、穿梭過風雨的運-5,如今披著新裝,挺直了腰桿,在伙伴們的簇擁下繼續翱翔。
運-5是起點,運-20卻不是終點。變的是實力,不變的是決心,無論何時何地,只要國家有需要,它們總能應“運”而生。正如每一次掠過長空,都是無聲的敬禮。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