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鞍鋼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5
變化,可能要從80年前的一張照片說起。
當時,這里還是日本侵略者瘋狂掠奪中國鋼鐵資源的工具,中國的工人們備受欺凌,生活困苦,朝不保夕,直到1948年東北全境解放,浴火重生的鞍鋼終于回到了人民的懷抱。
這張照片,拍下了機械設備被拆卸后的制鋼工場。廠區內千瘡百孔,到處是殘垣斷壁,道路兩旁散落著殘損的機器部件、電氣設備和生滿紅銹的爛鐵,許多地方的雜草甚至比人還高。
1945年,機械設備被拆卸后制鋼工場,一片廢墟。
百廢待興,種種困難沒有打倒鞍鋼人。前輩們只用了半年多時間,就在一片廢墟上重建鞍鋼,用最樸素熱情的干勁兒,創造了工業史上的驚人奇跡。從新中國成立伊始,這里向神州大地源源不斷輸送鋼鐵,構筑起重工業的強壯骨骼。幾十年來,從 “能煉出來” 到 “煉到極致”,變的是生產線的精度,不變的是與生俱來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今天,鏡頭下定格的是全新氣象。在冷軋智慧庫中,提貨司機在電腦屏上輕點頁面,智慧運營系統就對車輛進行數字化建模。隨后,生產現場無人行車啟動,到位后僅用兩分鐘就完成單個冷軋鋼卷的抓取、移動和放置,全過程干凈利索。像這樣的智慧場景,早已是平常。
2025年,本鋼恒達公司鋼鐵物流園區鋼材無人倉的冷軋智慧庫內,無人行車正在抓取鋼卷。
關于鋼鐵的想象和實踐遠不止如此?!叭A龍一號”全球首堆的機組反應堆壓力容器支撐用鋼,國家高山滑雪中心比賽場館使用的建筑用耐候鋼,二氧化碳運輸船首發的液貨艙用690兆帕級低溫鋼,“??惶枴鄙溪毤夜淖罡哔|量等級FH36海工鋼,“夢想號”大洋科考鉆探船上應用的高性能船板鋼,雅萬高鐵全程鋪設的鐵路鋼軌……“鞍鋼制造”已經印刻進中國工業的發展脈搏中,融入到各種舉世矚目的重大工程里。而新的鋼鐵傳奇,還在不斷續寫中。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