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5
當年國祚飄搖,烽煙漫卷九州。在西北戈壁灘上的玉門油礦成了黑暗中透出的一絲光亮。
1939年日軍封鎖沿海港口,我國的石油進口被阻斷,石油先輩們用國共兩黨合作共配的德國進口第一代木制頓鉆鉆機鉆井。200米的鉆探極限,在今天看來或許微不足道,但在那個裝備、技術落后的年代,已經是全部了。第一代石油產業工人,利用人拉肩扛的方式,在玉門油礦老君廟一號井打出了原油,日產原油10噸。在當時,這屬于高產油井,帶來的鼓舞可想而知。

1939年至1945年,玉門油礦共產原油約25.55萬噸,占同期全國原油總產量的90%以上,除將部分原油運往一些地區加工外,還自煉汽油、煤油、柴油5萬多噸。有了這些油品,1943風陵渡保衛戰,運輸部門才能及時將蘇聯支援的大炮從新疆運到前線,助力戰士們擊退日軍。1944年,美國空軍的飛機使用玉門油礦提供的航空煤油,從成都起飛轟炸日本東京和被日軍占領的唐山林西發電廠。
玉門的油,匯成了勝利之海中不可或缺的一股,而中國現代石油工業的根,就扎在這片戈壁的風沙里。時至今日,鉆深再也不是難住石油人的一串數字,而是成為科技跨越的有力見證。
2025年2月20日,塔克拉瑪干沙漠腹地傳出令人振奮的消息——中國首口超萬米科探井深地塔科1井在地下10910米勝利完鉆,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垂深井。
馴服萬米地心,需有大國重器。中國石油自主研發的12000米自動化鉆機,如鋼鐵巨人佇立沙海,西部鉆探120001隊駕馭著它,讓旋轉的鉆頭在巖層中寫下一個個“世界之最”:全球尾管固井最深、電纜成像測井最深、陸上鉆井破萬米最快,亞洲直井鉆探與取芯最深……這些紀錄,標志著我國成為具備萬米鉆探能力的國家,更讓“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底氣,深植于萬米深地。
從200米的艱難掘進,到萬米深井的從容穿越,前輩們當年緊握的鉆桿,已變成我們自主可控的萬米深井關鍵核心技術。
當新的紀錄在萬米之下被打破,我們都聽到了穿透八十年時光的鉆探聲,它裹挾著榔頭敲擊的脆響,油花初涌時的歡呼。
那是他們在戈壁風沙中未曾熄滅的理想。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