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5
當穿越歲月的濃霧,這兩幅畫面同時展現在世人的眼前,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民族從屈辱走向強盛。
88年前,我們凝視著青島水域沉塞的戰艦,到處是炮火,到處是鮮血,到處是不安。
88年后,劈波斬浪于蔚藍之中的“福建艦”,流線艦體切割著時代的浪涌,水上鋼鐵長城建構著一個民族的自信和榮光。
事實上,中國人很早就意識到軍艦搭載飛機的軍事價值,這個時間并不比美英晚。
1926年,奉系軍閥的東北海軍,率先將一艘閑置的鎮海艦,改裝成了可以搭載兩架水上飛機的母艦。改頭換面的鎮海艦,成了當時海軍歷史上第一艘水上飛機母艦。此后,閩系軍閥跟風而上,也開始發展水上飛機母艦。一時間,水上飛機母艦在中國水域風生水起,呈現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為了保護自己的領水,諸多水上飛機母艦以“沉船封江”這種悲壯的形式,來詮釋“誓與日寇決一死戰”的決心,鎮海艦自沉于青島。
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正式交付海軍服役,舷號為“16”。在航母問世一個世紀之際,中國終于成為聯合國安理會最后一個擁有航母的常任理事國。
2019年12月17日,我國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交付海軍,遼寧艦從此“脫單”,雙航母一起守衛祖國。
2022年6月17日,我國首艘電磁彈射型航母“福建艦”下水命名,舷號為“18”。
80多年前,中國船舶工業步履維艱,設備簡陋,技術受制于人,連一顆像樣的鉚釘都可能依賴進口。工人們憑借血肉之軀和頑強意志,用最原始的工具敲打、焊接,艱難地建造著內河駁船、小型炮艇,只為支撐抗戰、維系民生。每一艘下水的船舶,都承載著保家衛國的沉重使命和工業救國的微弱希望,在驚濤駭浪中尋找著生存的縫隙。
80多年后的今天,“東方巨輪”正闊步航行在全球各大洋,成為支撐全球貿易、守護萬里海疆、探索深遠海的“大國重器”。曾經遙不可及的深藍夢想,正由一代代中國造船人,以令世界驚嘆的速度和精度,變為劈波斬浪的現實。中國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福建艦正以磅礴之勢,航行在遼闊的海天之間,為捍衛國家主權與海洋權益構筑起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責任編輯:張任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