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9
早秋,晉北黃土高原的溝壑間,山西省忻州市原平市中陽鄉上封村赤泥庫檸條的枝頭已結出細長的果實,微風中搖曳的草兒早已連成綠毯,偶有禽鳥掠過,在湛藍天空下劃出優美弧線,這座曾經的“工業遺產”已悄然蛻變為孕育生機的土地。
從“赤”到“綠”的跨越,是國家電投集團鋁電公司山西鋁業用實干書寫“兩山”理念的實踐答卷,更是山西鋁業人用腳步丈量出的生態轉型之路。

2024年6月,上封村赤泥庫綠化工程完工,1840畝土地完成覆綠。
披上“防塵衣”
上封村赤泥庫是山西鋁業氧化鋁生產尾礦安全排放、堆存的地方,采用濕法堆存方式,于2006年建成投用,占地面積1840畝。赤泥堿性較高,其生態環保治理一直是行業難題。為達到治理效果,從建成投用起,山西鋁業就嚴格實行堆存坡向排水豎井,實現雨污分離,并在庫區底部鋪設防滲土工膜防止污染土壤,設計回水利用系統,實現了污水零排放。同時,為有效解決赤泥干燥區域的風季揚塵問題,積極開展各項抑塵試驗,先后采取秸稈井田固沙、廢舊濾布鋪蓋、抑塵網鋪蓋、土工布和碎石鋪設等方式進行治理,最終摸索出抑制揚塵的措施,全庫區鋪設土工布80余萬平方米,為庫區披上了“防塵衣”。

2021年3月,山西鋁業庫區車間員工正在鋪設抑塵網和土工布。
“為了防風固沙、保持水土,我們在庫區的壩坡種上了能利用根系把周圍原土固定下來的檸條。每年檸條的小黃花盛開,那景那味也是非常醉人的?!睅靺^監測員王艷青說起漫坡的檸條很是欣慰。
再造“新綠地”
2017年,為進一步保護生態環境,山西鋁業著手閉庫前期工作,經過多次考察、論證,于2019年啟動總投資1.34億元的上封村赤泥庫閉庫項目。由于該大型濕排庫閉庫項目系國內首家,無先例可循,為找到合適的生態治理方案,山西鋁業開展了大量排滲試驗及前期工作,多次進行地勘、可研和安全環保論證等,并邀請尾礦庫專家現場指導,最終確定了閉庫方案。
2023年5月項目開工,為保證關鍵任務灰渣填筑的施工進度和質量,項目組提前對運輸道路的坡度、寬度及每一個岔路、拐彎點、臨邊處進行勘測,規劃修整道路,分離空、重車道,加裝警示標語、燈帶、反光鏡及波形防護欄等安全裝置。同時,為最大限度控制施工期間的揚塵,項目組在主要運輸道路上安裝噴淋裝置,灰渣庫出口設置門型灑水裝置,實施分區、分工序流水施工作業,并在灰渣整平完成后及時鋪設防滲膜。

上封村赤泥庫播撒黑麥草、高羊茅、早熟禾、苜蓿等種子,全面開啟覆綠護綠工程。
“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深夜回家是常態。攻破行業技術難題、督促工程進度、監管質量安全、爭得各方理解與支持……確實難,但能夠參與國內首家大型濕排庫閉庫項目建設,為美麗中國貢獻力量,特別自豪!”項目組骨干王建清回憶起當時的場景感慨萬千。
完成赤泥處理及灰渣找坡197萬立方米,鋪設防滲膜85.5萬立方米,新建排水系統4套、覆土38萬立方米,創造2項國家發明專利……2023年12月,上封村赤泥庫閉庫項目通過了專家組驗收,得到各級政府、人民法院及環保公益組織的認可,按期正式閉庫銷號,為國內赤泥庫管理樹立了標桿。
遙見“生態區”
2024年4月,1800多畝庫區的綠化進程全面鋪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赤泥庫復綠技術,并在上木章赤泥庫下庫區閉庫項目中也得到借鑒運用。如今兩座庫區的植被覆蓋率已超85%,站在2號庫遠遠望去,一片片碧綠裹挾著金黃,跟藍色的天、白色的云渾然一體,如詩如畫般惹人沉醉,草原、野雞、狐貍、忙碌的守庫人、生態示范基地的大字,無不展示著庫區生態環保建設的成果。

2025年6月,上木章赤泥庫下庫區生態修復工程完成,進入管控維護階段。
據山西鋁業負責人介紹,全部覆綠只是赤泥庫生態治理的第一步,后續將探索“生態恢復+風光發電+農牧產業”的協同發展模式,傾力打造業內赤泥庫管理的綠色標桿。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