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0
盛夏晨風輕撫,走進福建華電漳浦鹽場一期漁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現場,焊花飛濺映亮晨曦,機械轟鳴與海風交織成激昂的建設交響曲,200余名施工人員正搶抓項目建設的“黃金期”。
從穩定能源保供,到提升供給質量;從實現化石能源高效開發利用,到優先發展非化石能源,確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鮮明導向,中國華電把握能源變革趨勢,加快綠色轉型,發電裝機從2002年的2500萬千瓦到今年6月底突破2.5億千瓦,清潔能源裝機占比由成立之初的17%上升至57.5%,生態發展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戰略煥新 能源自主保障水平持續提升
煤電作為電力安全的“壓艙石”,長期發揮著兜底頂峰作用。中國華電把握煤電基礎保障和系統調節的特點,推動向清潔、高效、靈活轉型。扎實推進“三改聯動”和煤電機組低碳化改造,積極應用節能減排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完成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和供熱改造機組167臺次。

水電作為規模效益大、開發價值高、技術最為成熟的清潔能源,是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華電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持續發展水電。在雪域高原,西藏最大內需水電站——DG水電站實現一年4投;在福建周寧,華電福建周寧抽水蓄能電站的全容量投產,實現了中國華電在抽水蓄能領域“零的突破”……同時,依托水電靈活調節能力,推動水風光一體化綜合開發。7月11日,金上巴塘水電站全面建成投產,金沙江上游國家水風光一體化示范基地再添一水電明珠。
結構煥新 能源供給水平顯著提高
在天津,世界單體最大的天津海晶100萬千瓦“鹽光互補”項目全容量并網發電。在保證“土地性質不變、鹽田收益不降、生態環境不變”的前提下,該項目打造“綠色能源+特色鹽業”于一體的生態友好體系,實現“鹽光漁”一體化綜合運用。

在新疆,我國首個“沙戈荒”大基地外送通道項目——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該項目計劃今年9月全面建成投產,屆時,每年將有360億千瓦時綠電通過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線路直送川渝大地。
在山東,一座曾因舜天煤礦關停而沉寂的礦區,因華電淄川大奎山多能互補示范項目的落地,正以嶄新的姿態煥發生機。該項目更是成為全國“礦地融合”的標桿之作。
在“兩山”理念萌發地,福建華電金湖電力有限公司跨區域在福建漳州東山縣爭取到12萬千瓦漁光互補集中式光伏項目,于今年6月完成項目簽約和備案工作。
中國華電以可再生能源發展為主攻方向打好結構調整攻堅戰,加快推進西北沙戈荒、西南水風光、沿海海上風電、中東部集中式和分布式、東北“新能源+”等基地化、集群化開發建設,構建形成“3+N”風光電空間布局,實現新能源由“量”的增長向“質”“量”雙增轉變。
智匯煥新 能源科技自主創新不斷增強
當前,技術創新已經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關鍵因素,新質生產力成為影響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動能轉換的重要變量。
中國華電擁有國家級火力發電檢測、分布式能源技術等多個科技創新平臺,在國內率先構筑起覆蓋煤電、燃機、水電、風電、電網等電力全譜系華電“睿”系列工控產品,有效解決了電力工控系統存在的“斷供”風險、安全“漏洞”等“卡脖子”問題。

同時,中國華電圍繞新能源發展,積極拓展氫能、新型儲能、綜合能源、虛擬電廠等新興業務,加快提升戰略性新興產業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建成全國首批大規??稍偕茉粗凭G氫示范項目——華電內蒙古包頭20萬千瓦新能源制氫項目,打通了氫能項目“制—儲—運—用”全產業鏈,填補了綠氫領域在交通運輸系統的空白。華電青海德令哈100萬千瓦光氫儲項目的投運是我國在高海拔地區制綠氫的首次嘗試,通過光氫儲一體化的技術路線和技術體系,推動氫能產業鏈延長、價值鏈提升,實現綠電、綠氫消納。
面向未來,中國華電堅定可再生能源發展方向不動搖,牢牢把握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和建設新型電力系統的機遇,更加有效地統籌能源供應安全和綠色低碳轉型升級。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