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化學工程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14
在錦州城南郊外,曾橫亙著一座令十萬居民寢食難安的“城市毒瘤”——南山垃圾填埋場。這座始建于上世紀90年代的巨型垃圾山,堆積著432萬立方米生活垃圾。數十年間,污水肆意橫流,刺鼻惡臭隨風彌漫數公里,連緊鄰的醫院都因無法忍受而被迫搬遷。2019年,隨著中央環保督察整改令的下達,錦州市政府將這項歷史頑疾列為頭號民生工程,中國化學工程第十四建設有限公司臨危受命,開啟了一場生態攻堅戰。

“垃圾山”原貌

治理后的“垃圾山”
面對高達50米、占地26萬平方米的龐大垃圾堆體,項目團隊亮出科技創新組合拳。技術人員運用航測與Smart3D建模技術,將垃圾山精準劃分為施工區塊,通過優化土方調配減少30%重復作業量。在地下,創新采用“水泥-膨潤土墻+高壓帷幕灌漿”組合技術,10萬米灌漿量構筑起平均深度40米的防滲墻。在地表,22萬平方米的特制HDPE防滲膜通過高溫焊接實現99.8%的焊縫合格率,降低滲漏風險。配套建設的150噸/日滲瀝液處理系統實現廢水達標排放,晝夜燃燒的沼氣火炬從源頭終結惡臭污染。
“每天最幸福的事是中午能下山吃頓熱飯、喝口熱湯?!表椖拷浝硭鞔蠼貞浀?。為減少對居民影響,堆體整形工程安排在嚴冬。零下20度的寒風中,兩百余名建設者裹著兩層棉襖仍瑟瑟發抖。盡管如此,項目團隊在惡臭彌漫的作業面上每天堅持10小時沉默施工。黨員先鋒崗的紅旗在垃圾山頂飄揚,青年突擊隊員跪在凍土上檢查焊縫質量。最終,這支“鐵軍”用三個月提前完成堆體整形,在嚴寒惡臭熏天的環境下創造了零安全事故的奇跡。
2021年6月15日,項目通過竣工驗收。曾經污水橫流的山溝,如今茵茵綠草?!耙郧俺扇旱臑貘f不見了,現在滿山都是喜鵲、山雀?!惫こ處熖锖迫恢钢珠g飛舞的鳥群感慨。周邊居民緊閉的窗戶紛紛敞開。項目入選“錦州十大民生工程”、榮獲“遼寧省市政金杯示范工程”稱號,并轉型為錦州市生態環境保護教育基地,成為市民爭相打卡的生態客廳。
該項目申報《一種大型垃圾填埋場全覆蓋封場、環境處理及復綠工藝》《大型垃圾山垂直防滲工藝》《一種垃圾滲瀝液處理工藝》等多項發明專利及實用新型專利,并形成省級技術標準。其“政府政策支持+企業技術實施”的合作模式,通過環保課堂、公眾開放日等活動,將專業治理轉化為全民環保行動。該項目為大型垃圾填埋場治理提供了“技術+管理”雙輪驅動的樣板,適用于全國同類項目。
站在綠意盎然的山頂,項目經理索大江望著新建小區說:“居民能推開緊閉多年的窗戶,這就是我們最大的成就?!边@座承載城市傷痛三十載的垃圾山,終以生態綠肺的新生姿態融入城市肌理,書寫著新時代“愚公移山”的綠色傳奇。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