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松江區某非正規生活垃圾填埋場,占地18.3畝,垃圾堆積達4.3萬立方米。2020年中國寶武環科有效消除了臭氣和滲濾液污染。
礦冶集團德興銅礦生活垃圾堆放點綜合治理工程治理生活垃圾達12萬立方米。
國家管網集團甬臺溫成品油管道項目周邊篩選27種本土植物,輔以微生物土壤改良技術,使植被覆蓋率從不足30%提升至95%,水土流失量減少90%。
中汽中心極限檢驗中心坐落于內蒙古牙克石市免渡河國家濕地公園,在濕地生態修復與可持續發展領域成效顯著。
中國鐵建鐵一院承攬的西寧市城西區火燒溝水環境治理工程規劃設計總面積35.3公頃,對火燒溝開刀進行“整容手術”,效果顯著。
中林集團所屬中林數科信陽市淮河上游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建設總規模8.58萬畝,其中人工造林3.34萬畝,退化林補植修復4.36萬畝,退化林撫育修復0.88萬畝。
由兵器工業集團北方工程設計研究院設計實施的北京冬奧會張家口賽區“三場”區域綠化景觀工程位于張家口市崇禮區古楊樹場館群,總面積950畝。最終實現“三場”區域森林覆蓋率達85%,苗木成活率達98%。
中國建研院城鄉規劃院設計格爾木河老河道城區段水循環修復工程項目對河流兩岸進行海綿化修復376620平方米,實現年徑流總量控制率99%、年徑流污染控制率80%。
2016年2月,鴨尾溪被央視作為黑臭水體典型曝光。中國能建葛洲壩生態環保公司通過應用重污染水體綜合治理技術,讓昔日“黑水河”變身景觀河。
中交集團廣航局承建的湛江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建成后,紅樹林面積恢復至546公頃。
中國通號下屬通號鶴壁海綿城市公司助力鶴壁市實現城市內河水質全面達到Ⅳ類及以上標準。
中國節能在湖北咸寧打造嘉魚縣濱江生態提升示范工程包含小湖綜合整治項目,治理后水質標準由劣Ⅴ類提升至Ⅲ類。
中國電建雄安新區府河河口濕地水質凈化工程是華北地區規模最大的功能性人工濕地,占地面積6345畝,日處理規模25萬方,助力白洋淀水質達到地表Ⅲ類水標準。
通用技術集團中成公司成功將白洋淀水質從劣V類躍升至Ⅲ類標準,并在雄安新區白洋淀和寧波河道治理試點中完成378萬平方米水域修復。
多年來,南方電網工作人員常態化深入洱海保護治理廠區,有序開展供電服務。如今,洱海水質持續保持良好狀態,縣級及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達100%。
異龍湖北岸受損湖濱生態緩沖帶保護修復項目是云南省“湖泊革命”及紅河州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國機集團中機國際設計院2023年削減總氮125噸、總磷19噸、有機質1231噸,有效遏制湖濱沼澤化。
中國五礦鹽湖股份實施的青海察爾汗鹽湖“百里水景線”生態修復工程累計建成60余公里防洪堤體系。
中國建科所屬中國院設計的第十一屆江蘇園藝博覽會通過礦坑修復,將園博園和周邊山林連成一體,成為南京市“永不落幕的花園”。
中國建材地勘中心吉林總隊扒頭山廢棄礦山地質環境治理工程系統消除崩塌隱患、修復受損土地、重建生態屏障。
中國大唐肇慶熱電公司高要河臺金礦大洞尾礦庫光伏發電項目成功盤活了近300畝低效閑置土地,減少了污染。
保利集團久聯公司東山秀清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在4.81萬平方米陡峭坡面上成功栽植刺槐、紫穗槐等鄉土植被。
2019年,中國中鐵旗下鐵工投資在唐山開灤馬家溝礦煤炭開采區開啟城市更新、生態修復,把“城市傷疤”變成了鮮花遍地、風景宜人的“生態之花”。
該組衛星對比圖展示了2013年9月鞍鋼礦業大孤山鐵礦東山包尾礦庫和2022年9月鞍鋼礦業礦山生態園。
國家能源集團黑岱溝露天煤礦等中心礦區復墾綠化總面積9.95萬畝,植被覆蓋率由25%提高至85%以上。
中糧集團家佳康吉林公司在吉林省長嶺縣三團鄉實施了為期24個月的沼液精準灌溉土壤改良工程。
中國中化環境修復位于吉林省大安市龍海灌片03片區的種植整改項目,是吉林西部最大的單體鹽堿地改水田項目,建設面積為2010公頃。
航空工業集團海北州祁連山區山水林田湖生態保護與修復試點項目分布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3.45萬平方公里范圍。
東方電氣集團云南祿勸20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項目占地面積約3800畝,土壤流失減少70%。
2022年6月,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沙漠公路零碳示范工程投產,實現生態防護林抽水灌溉“油改電”零碳排放,成為我國首條零碳沙漠公路。
渾善達克-科爾沁沙地南緣治理一期項目由中國三峽集團、中林集團共同實施建設,是首個央企作為建設主體實施的“三北”六期項目,項目區總治理面積36.3萬畝。
中國綠發新疆若羌400萬千瓦光伏項目,是我國單體容量最大的“沙戈荒”光伏項目,工程面積約為76平方公里。
中國建筑一局三公司烏梁素海生態修復工程是全國最大規模山水林田湖草沙綜合治理試點,治理面積1.47萬平方公里。
中國華能內蒙古高力板100MW光伏治沙發電項目有效減少該地20%—30%的地表水蒸發。
中廣核南疆和田洛浦萬畝光伏治沙項目總面積2.2萬畝。
國家電投北京公司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累計將10000畝荒漠變為綠洲,一期項目植被覆蓋率從8%提升至85%。
國家電網在±660千伏寧夏—山東直流輸電工程寧夏段治理沿線沙漠總長度75公里,線路周邊植被覆蓋率提高70%,從根本上解決了線路塔基沙埋問題。
國家能源集團龍源電力投資,中核集團中核華興參建的“寧湘直流”配套新能源基地中衛300萬千瓦光伏復合項目(一期100萬千瓦)E標段完工后,植被覆蓋度和多樣性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