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25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堅持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會議,提出穩經營、優投資、保安全、促發展,以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助力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胺€”“優”“?!薄按佟背霭l點和落腳點都在推進高質量發展,需要統籌兼顧、協同發力。其中,“穩”是基礎,穩中求進、穩中有進,重點要放在穩住經濟運行,中央企業要抓好穩健經營,提升經營效益、全力降本增效、加強風險防范一體發力?!皟灐笔峭緩剑瑹o論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是擴大有效需求,都要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中央企業要優化投資結構,持續提升企業投資質量和回報水平?!氨!笔堑拙€,從2020年“六穩六?!钡?024年“三保持一促進”,反映了黨中央對經濟工作的準確判斷和科學把握,中央企業要服務保障國家安全,切實發揮戰略支撐托底作用?!按佟笔悄繕?,以進促穩,中央企業要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有效助力做強國內大循環。
抓好穩健經營,提升發展質量效益。中央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這一根本要求,以提升“五個價值”為鮮明導向,推動短長期目標有效銜接、表內外資產同步積累,加快實現經營有效益、增長有潛力、發展有價值的內涵式增長。深入實施提質增效,錨定“一利五率”關鍵績效指標,加大增收節支力度,形成更多有利潤的收入、有現金流的利潤,保持穩定運行的良好態勢。深入踐行“一切成本皆可控”理念,切實做好生產、銷售、財務全流程成本費用壓降。杜絕“內卷式”競爭,把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轉變為拼效益、拼質量、拼價值,立足行業和自身特點,打造比較優勢和差異化競爭力。
當前,能源電力行業正處于從“規模擴張”轉向“質量躍遷”的關鍵階段。作為能源電力央企,必須貫徹國家穩增長要求,提升價值創造能力,以優質經營業績服務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一是著力抓好市場創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積極順應能源市場變化,推動政策、交易、業務協同發力,實現整體效益最大化。二是著力抓好管理創效。持續挖潛增效,建立生產經營各領域高效聯動,電、碳、燃料多市場協同增效的精益化管理體系,強化全業務、全要素、全流程成本費用管控。三是著力防范經營風險。堅持把重大風險防范貫穿經營發展全過程,嚴控非主業投資、高風險投資,深化虧損企業治理,加強境外業務風險防控。
優化投資結構,發揮示范帶動效應。中央企業要發揮好“三個作用”,高效執行投資計劃,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以增量投入提振全社會發展預期。聚焦科技屬性、技術價值、新興領域,加快推動落實一批強鏈補鏈重點項目,以投資結構優化調整帶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大力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持續加強投向管控,嚴格執行負面清單制度,更加注重投前戰略一致性評估和投后風險評價,以高質量投資引領高價值增長。
向綠向新向智向未來,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能源電力央企必須堅定綠色低碳發展方向不動搖,堅持質量第一、效益為先,持續優化結構和布局,在能源轉型變革中走在前列。一是加快能源結構清潔低碳轉型。堅定把新能源作為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加快布局謀劃“沙戈荒”大型清潔能源基地建設,打造一批具有市場競爭力的優質“基因工程”,推動新能源高質量發展。二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按照“控增量、優存量、促減量”思路優化煤電發展,推進新一代煤電轉型升級,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推進煤電與煤炭、煤電與新能源“兩個聯營”。三是大力發展戰新產業。加快實施煥新、啟航行動,深化“AI+”專項行動,在核電、新能源、虛擬電廠、儲能、綜合能源、綠電制氫等領域大力培育啟航企業,開啟增長“第二曲線”。
保障國家安全,加強戰略支撐能力。當前,大國競爭博弈、貿易保護主義、地緣政治沖突、非傳統安全等外部挑戰加劇,中央企業必須始終心系“國之大者”,緊密跟蹤外部形勢變化,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發揮戰略支撐作用。要全力服務大國博弈競爭,不斷增強抵御風險的硬實力,做好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充分準備,善于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捕捉發展良機。要切實維護國防、糧食、能源資源等重點領域安全,強化關鍵資源、核心技術、重點裝備全流程管控,促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能源安全是“國之大者”,關乎發展全局和復興根基。能源電力央企肩負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大使命,必須堅持以能源安全新戰略為指引,全力保障能源電力熱力安全穩定供應。一是提升安全保供能力。正確處理保供與轉型、新能源與傳統能源的關系,把握節奏、“立”“破”銜接,加快推進非化石能源安全可靠有序替代,守穩守牢能源安全發展的“基本盤”。二是完善本質安全體系。堅持“兩個至上”,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聚焦電力生產、基本建設、核電、煤礦、新業態等重點領域,深化隱患排查整治,不斷夯實安全生產基礎。三是推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立足國家所需、兩鏈所困、行業所趨,加大自主創新力度,強化行業共性技術協同攻關,提升原創性引領性技術供給能力,以能源技術創新增強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如中國華能聚焦“卡脖子”難題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形成了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全國首套安全可信DCS、全球最大18兆瓦海上風電機組等一批“大國重器”和關鍵核心技術。
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助力做強國內大循環。中央企業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當好促發展、穩預期、強信心的表率。要強化重要產品穩產保供,進一步完善能源產供銷體系,切實保障好煤電油氣等基礎產品供應。要助力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深入實施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帶動上下游企業發展。要積極服務和保障民生,落實好產業、就業等幫扶政策,積極助力鄉村振興,促進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脫貧地區加快發展。要做好安全生產和應急搶險工作,提升重大自然災害應急響應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和財產安全。
能源作為基礎性產業,對暢通國內大循環起著重要支撐作用。作為能源電力央企,要發揮融通帶動作用,促進產業生態發展,以有效供給助力經濟循環暢通。一是發揮產業鏈主導作用。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大力推動能源電力基礎設施建設,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用能需求的同時,拓展國內投資空間、擴大有效需求,帶動規劃建設、裝備制造等相關產業發展,助力穩定宏觀經濟基本盤。二是高標準履行社會責任。深入踐行ESG理念,堅持履行經濟責任、政治責任、社會責任的有機統一,服務支持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將產業優勢與地方資源稟賦緊密結合,在資源獲取、項目開發、能源服務和有效投資方面實現互促互進。三是提升全天候應急響應能力。深刻把握綠色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電力電量平衡、安全穩定運行等問題,加大靈活性資源供給,提升源網荷儲協調互動水平,增強系統安全韌性和應急響應能力,確保能源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院院長 舒安杰)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