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
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強化中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
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在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新質生產力上走在前做表率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25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發展新質生產力,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提出了更為迫切的需求。企業天然具有聯結科技與產業的動力和能力,是科技創新活動的主要組織者和參與者,中央企業是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的骨干中堅,地位重要、作用關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科技同產業無縫對接,需要牢牢把握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這個融合關鍵,更要發揮好中央企業等龍頭企業的引領支撐作用。
一、深刻認識強化企業主體地位形勢任務要求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的必然要求。當前,全球科技創新空前密集活躍,科學研究向極宏觀拓展、向極微觀深入、向極端條件邁進、向極綜合交叉發力,圍繞“兩線多翼”,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新制造等為代表的前沿技術實現多點突破、引發鏈式變革,并日益呈現深度交叉融合趨勢,一批重大科學問題原創性突破正在開辟領域新方向,一批重大產業技術顛覆性變革正在創造新產業新業態,一批重大工程技術創新正在拓展人類發展新空間新疆域。把握群體性重大技術變革浪潮,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需要強化企業主體作用,主導創新資源有效配置,推動重大科技成果更好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用好全面深化改革“關鍵一招”,構建新型生產關系的必然要求。近年來,全球技術生命周期明顯縮短,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深刻改變生產方式、產品形態和服務模式,引發生產力質變。人工智能成本持續下探并深度嵌入多元場景,具身智能推動符號推理走向環境決策并加速導入產業鏈條,基因治療、合成生物等生物技術突破為生命健康、現代農業等領域帶來革命性變化,氫能、儲能、核聚變能等新型能源技術助力破解綠色發展難題,智能制造、納米制造、激光制造等先進制造技術推動制造業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在此背景下,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成為全球大國博弈的戰略焦點。應對發展方式重構、競爭格局重塑考驗,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需要強化企業主體作用,找準全球產業競技場,力爭成為新的競賽規則的重要制定者和新的競賽場地的重要主導者。
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是把握完善體制機制創新要求,形成新型生產關系的必然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必須形成與之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系。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統部署,提出的三百多項重要改革舉措中,改革與發展是核心詞,科技與企業是高頻詞、熱點詞。其中,“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的重大任務突出強調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并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作出具體部署。同時,全會針對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出“健全國有企業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明確要求。全面貫徹落實各項改革要求,需要針對企業在科技決策中參與度有限、產學研融合中主導權不強、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中積極性不高等問題,對科技體制、國資國企等改革任務系統謀劃并細化配套政策舉措,從制度上落實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
二、充分發揮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引領支撐作用
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擁有一批骨干企業,在國家科技創新體系占有重要位置。近年來,國資央企將科技創新作為“頭號工程”,在重大科技項目和攻關任務中擔重任,牽頭3個、參與19個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建設97個策源地系統布局8大類60個領域201個前沿方向,實現神舟系列飛船叩問蒼穹,嫦娥探月工程接力探索太空,以及“奮斗者”號、“夢想”號、深地塔科1井等高端裝備研制的重大突破。在產學研用深度融合中唱主角,在核心電子元器件、高端數控機床等領域組建創新聯合體24個,86家中央企業帶動800余家高校院所、國企民企推進項目千余個,牽頭產業科技創新聯盟479家,35家中央企業面向社會開展“揭榜掛帥”課題210項。在科技體制機制改革中當尖兵,國務院國資委堅持“頂格、管用、解渴”完善出資人政策,實施科技創新“五加、兩減、一保障”的“政策包”和“工具箱”,對科研骨干人才正向激勵、精準保障。這為“十五五”時期中央企業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中奠定了有利條件和良好基礎。
同時,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需要中央企業深刻把握國有資本“三個集中”的歷史主動,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引領科技發展方向,扛起科技強國歷史重任,一體推動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改造傳統競技場、鞏固優勢競技場,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積極搶占未來競技場。
一是在創新決策方面建強能力,發揮好出題人作用。重大創新突破往往始于凝練出關鍵科學問題。目前,我國基礎研究原始創新能力還不強,引領全球的重大原創性成果相對缺乏,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創新決策和科研選題這一起跑線上存在差距。中央企業要持續完善科技創新決策咨詢機制,注重發揮智庫和專業研究機構作用,研判發展趨勢、開展技術預見、凝練研發需求,加快提升從國家安全、產業發展、民生改善實踐中凝練重大科技問題的能力。同時,需要用足用好企業參與國家科技創新政策、重大科技專項決策機制,發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作用,引導高校院所、大中小企業等各類創新主體加快解決影響制約國家發展全局和長遠利益的重大科技問題。
二是在研發投入和科研組織方面提升效能,發揮好答題人作用。重大科技創新具有不確定性高、研發組織動員難度大、應用場景和功能需求復雜等諸多特點,開展“大軍團作戰”需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形成高效的科技管理體制和組織機制。中央企業需要充分發揮市場需求、集成創新、組織平臺優勢,聚焦國家重大需求,主動牽頭或參與國家重大科技項目,自主開展重大科技攻關,優化攻關組織模式和運行機制,推進重點項目協同和研發活動一體化。同時,用好創新聯合體等重要抓手作用,持續創新與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模式,與高校院所、民營企業、地方國企、金融機構等密切合作,聯合開展關鍵共性技術攻關,共同組建創新平臺及新型研發機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形成共同攻克重大科技難題的強大合力,助力國家創新體系效能提升。
三是在成果轉化方面深化改革,發揮好閱卷人作用??萍汲晒D化連接創新鏈與產業鏈,是科技創新的“最后一公里”。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需要把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等國有企業作為科技成果轉化核心載體,聚焦平臺中介支撐不夠、成果供需銜接不夠、轉化機制激勵不夠等重點問題著力打通科技成果轉化的堵點斷點,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心、中試驗證平臺,強化技術熟化、工程化放大、可靠性驗證。同時,暢通供需對接渠道,不斷增強產業需求與科技供給的契合度,深入推進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加快破解企業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權等政策障礙,優化對科技研發及產業發展的相關評價體系和機制,科學反映科技成果價值。此外,依托產業基礎優勢、市場需求優勢、場景牽引優勢,推動首臺(套)首批首版等自主攻關技術和產品在規?;瘧弥胁粩嗟墸ㄟ^“接得住”“轉得出”“用得好”以科技成果轉化的更大成效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國家電網公司副總工程師兼國網能源研究院董事、黨委書記 歐陽昌裕)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