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25
近日,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總結上半年成績,深入研討并研究部署下一階段重點工作。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在講話中提出,中央企業必須把發展新質生產力作為重塑未來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持續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實現從大量投入生產要素的“汗水型增長”向以科技創新為核心驅動力的“智慧型增長”轉變。
新時代新征程上,作為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央企業必須牢記“國之大者”,以發展新質生產力為引領,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塑造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爭當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排頭兵、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排頭兵、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排頭兵。
一、強化科技創新總體布局,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作為科技創新“國家隊”,中央企業在研發投入、資源整合、場景建設、人才集聚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應緊密圍繞國家所需、產業所趨、兩鏈所困,全力鍛造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一是發揮“大體量”優勢,積極融入國家創新體系。中央企業應主動承擔行業趕超成本,系統梳理所處產業鏈、供應鏈的“卡脖子”問題,在投入大、周期長的領域承擔起“主攻手”的角色,加快填補產業鏈空白節點,形成自主可控的技術創新優勢。二是面向未來競爭,加快形成產業影響力。中央企業應加強基礎性、緊迫性、前沿性、顛覆性原創技術研究,在集成電路、工業軟件、人工智能、具身智能、生物技術等領域加快攻堅,更加注重從源頭和底層解決問題,著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搶占全球產業競爭的戰略制高點。三是立足功能定位,系統部署科技攻關方向。中央企業應聚焦主責主業、契合資源稟賦,部署重點領域的科技攻關方向,避免重復投資和同質化競爭,形成優勢互補、分工明確、相互銜接、錯位發展、良性循環的產業格局。四是優化資源配置,引領構建良好創新生態。中央企業應充分發揮產業鏈鏈長作用,統籌協調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通創新,充分運用戰略性重組和專業化整合等手段,促進先進創新要素加速聚集,著力打造“賦能型”企業,營造共生共榮的產業生態。
二、提升科技攻關組織效能,增強科技供給能力
提升科技創新組織效能是中央企業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鞏固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的必然要求,需要堅持系統觀念,從優化體系、強化組織、保障要素等多方面協同推進,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全方位支撐。一是發展行業共性技術研究力量。聚焦產業共性技術難題和前瞻技術,加快設立中央企業引領的行業共性技術研究院,支持中央企業系統布局國家級共性技術研發平臺,打破傳統科研機構的條塊分割,構建跨領域、跨行業的協同創新體系,為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提供堅實支撐。二是積極打造新型科技攻關體系。推進中央企業牽頭構建創新聯合體升級版,聚焦國家戰略性需求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分類推進組建水平型、垂直型或縱橫型的聯合攻關組織。完善要素共投、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等利益鏈接機制,有效整合產業鏈上下游與高校、科研院所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大協作、大聯合、大攻關,產出更多原創性、引領性重大科技成果,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注入“源頭活水”。三是強化科技創新要素統籌支撐能力。加快推動中央企業科技資源開放共享,構建跨領域、跨區域協同創新網絡,提升要素配置效率。深化場景驅動創新,優先開放中央企業主導的重大工程和產業場景,加速技術驗證與迭代。強化中央企業樞紐作用,健全科技金融生態體系,根據漸進式技術創新與突破式技術創新的不同特點,打造差異化金融工具,精準引導金融資源支持關鍵技術研發,促進科技-產業-金融的良性循環,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三、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賦能產業創新發展
中央企業處在產業鏈、創新鏈相結合的樞紐位置,要切實搭好科技成果轉化的橋梁,實現從科學研究到產業化的貫通發展。一是補強科技成果轉化薄弱環節。優化“中試放大”階段的資源配置,做好中試平臺布局謀劃工作,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有較強行業帶動力的重大中試項目,打通企業在科技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健全產學研成果對接和產業化機制。強化中央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工作頂層設計,加大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采購,積極搭建科技成果轉化共享平臺,建立分階段推進機制,完善相關指導意見、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制度體系,最終形成具有企業特色的科技成果轉化長效運作模式。
四、完善科技考核評價機制,深度激發創新潛能
考核評價是落實中央企業發揮科技創新主體作用的重要手段,需從多個維度系統發力,激發中央企業科技創新內生動力。一是完善科學精準的分類考核機制。突出強化中央企業戰略使命,樹立“五個價值”為目標導向的考核評價體系,持續發展“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的內涵和外延:對科技型中央企業應強化研發投入強度、關鍵核心技術突破等指標;對承擔國家重大科技任務的企業,應突出任務完成度和戰略貢獻;對市場化程度較高的企業,則應兼顧創新效率與市場回報。二是建立更加有效的盡職免責機制??萍紕撔戮哂懈唢L險、長周期特征,要堅持寬嚴相濟的原則,統籌協調容錯糾錯工作,與監督追責等體系有效銜接,進一步明確盡職免責的運用機制,公布盡職免責正面案例,營造“科技創新沒有錯誤,企業研發不談失敗”的氛圍,引導企業家做創新發展的探索者,激發科研人員敢闖敢試的積極性,為中央企業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堅實的制度保障。三是優化切實有效的科技人才激勵機制。中央企業要實施更加積極的人才政策,豐富中長期激勵的工具箱,因企制宜選擇激勵方式,提高激勵覆蓋面和匹配性。深化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強化核心關鍵人才薪酬激勵,對于特殊人才實行“特崗特薪”,對于做出成績的科研人員給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物質獎勵。(國家能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王文捷)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