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發布時間:2025-07-25
近日,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提出,加快推動建設國有企業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分類考核評價體系。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的“頂梁柱”。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國內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背景下,國有企業的戰略定位與使命履行,已然上升至影響國家綜合競爭力、經濟安全保障以及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全局高度。
一、深刻認識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重大意義
(一)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是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迫切需要。當前全球政治經濟秩序深度重塑,大國在科技、產業、資源領域的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美國對我國進行全方位的封鎖與打壓,在芯片、人工智能等“卡脖子”領域構筑壁壘,多家中央企業及子企業被新列入制裁清單。國有企業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主力軍,其在維護國防安全、能源安全、糧食安全、信息安全、突破關鍵技術、保障產業鏈安全等方面的戰略價值愈發關鍵。
(二)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是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必然要求。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新時代國有企業發展錨定了戰略方向。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執政基礎,必須堅決扛起黨中央賦予的職責使命,履行“三大責任”,發揮“三個作用”,爭當“三個排頭兵”,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當好“頂梁柱”、做好“壓艙石”,以“國之大者”的戰略自覺切實擔負起使命擔當,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夯實戰略支撐功能、在科技自立自強中強化創新引領地位、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發揮示范帶動作用。
(三)國有企業履行戰略使命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舉。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是“質”的提升而非“量”的增長,作為承載國家發展意圖、彰顯戰略意志的市場主體力量,國有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應緊緊圍繞新時代國家戰略的貫徹落實,通過優化調整布局結構、持續提升國有資本整體功能和配置效率等方式,為國家戰略提供基礎堅實、可靠有效的服務和支撐。而履行戰略使命恰恰是倒逼國有企業突破傳統發展模式、發展新質生產力、實現內生動力升級的關鍵,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指引。
二、國有企業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承擔著重大戰略使命
(一)筑牢國家安全基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安全是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的重要基礎”。國有企業在維護國家安全中始終肩負著不可替代的責任。應切實加強糧食及戰略物資布局建設,切實提升種子自主可控和海外糧源掌控能力;聚焦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推動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加強國防軍工體系建設,提升國防科技自立自強能力;防范金融領域系統性風險,提升金融安全管控水平;鞏固文化安全防線,提升主流輿論引導和傳播力。
(二)服務經濟穩增長大局,支撐高質量發展實踐。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在新時代背景下,國有企業戰略使命應更加突出在引領經濟高質量發展方面。聚焦優化資源配置效率,引領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積極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強新質生產力;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占全球產業競爭制高點;主動承擔綠色低碳轉型任務,全力服務“雙碳”戰略目標;強化“鏈主”引領和協同帶動作用,推動多元所有制經濟共同繁榮。
(三)引領科技創新,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國有企業肩負著引領我國科技進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重大歷史使命,應從多個層面發力,增強原始創新、敏捷創新能力,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堅持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切實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落地,以此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健全創新體系。
(四)對接國家外交戰略,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進程。高水平對外開放是加快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動力和必然選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應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中走在前、做表率,加大國際科技合作力度,提升高端裝備和技術“走出去”能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品牌,拓展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伙伴關系,切實在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中發揮重要作用。
(五)提升民生保障能力,助力實現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大力發揮公有制經濟在促進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這一論述充分體現了國有企業的社會責任,扎實推進共同富裕是國有企業的本質屬性與核心功能。國有企業應持續加大在基礎性和公益性業務領域的投入力度,持續強化就業保障功能,積極服務國家區域重大戰略,全面參與鄉村振興,弘揚企業社會責任,推動企業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
三、牢牢把握國有企業更好履行戰略使命的主要著力點
(一)堅持黨的領導,是更好履行戰略使命的基本前提。一是深刻領會黨中央國務院對國資國企工作的一貫要求,始終將國有企業發展置于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謀劃推進,確保國有企業發展方向與國家戰略同頻共振。二是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論述為根本遵循,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引,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基本原理與中國國企實踐相結合,實現黨的領導優勢與現代企業治理優勢的協同轉化。
(二)堅持規劃引領,是更好履行戰略使命的有效抓手。一是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中央企業發展規劃管理辦法》為指引,促使國有企業在科技創新、國家安全、民生保障等領域的戰略支撐作用落地見效。二是緊扣“十五五”規劃目標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方向,引導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產業和關鍵領域集中。三是通過補鏈強鏈延鏈,增強國有企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主導力,為“十五五”戰略目標落地夯實產業根基。
(三)堅持改革創新,是更好履行戰略使命的動力源泉。一是以創新思維推動理念、方法和模式升級,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二是要優化資源要素協同與配置效能,提升新質管理力、健全新型勞動者,打造與戰略使命相適配的管理體系與人才隊伍。三是要構建與戰略使命相適配的體制機制創新,深入推進“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充分激發國有企業在履行國家戰略使命中的內生動力與執行效能。
(四)促進戰略協同,是更好履行戰略使命的關鍵路徑。一是推進國家戰略規劃協同,推動國有企業深度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二是加強政府機構政策協同,推動國有企業從規模擴張轉向價值創造,從被動執行轉向主動謀劃,實現從政策跟隨者到戰略實施者的角色轉變。三是強化監督檢查協同,確保國有企業戰略使命履行有跟蹤、有評估、有改進。
(五)營造輿論氛圍,是更好履行戰略使命的重要支撐。一是以國務院國資委印發的《關于新時代中央企業高質量推進品牌建設的意見》為指引,通過品牌價值評價約束、品質理念培育強化,引導國有企業從規模領先轉向品質卓越,讓“國企制造”成為高質量的代名詞。二是在國際經營中彰顯責任擔當,持續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項目,推動國有企業在跨國合作中傳遞中國價值,提升國際市場認可度。三是凝聚社會共識,宣傳國有企業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保障民生供給、推動科技創新、應急救災與鄉村振興等領域的實踐成效,形成支持國企履行戰略使命的強大合力。(國家能源集團技術經濟研究院黨委書記、董事長 孫寶東)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