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7-27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物質技術基礎,強調要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勝利閉幕之際,國務院國資委舉辦中央企業負責人研討班,全面傳達學習全會精神,總結2024年上半年工作,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重點,進一步推動國資央企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玉卓強調,國資央企要加快促進產業體系現代化,大力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蹄疾步穩布局新賽道、培育新動能。
一、國資央企是引領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力量
現代化產業體系是現代化國家的經濟基礎,是一個國家實現經濟現代化和體現發展實力的重要標志。國資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地位特殊、作用突出,長期以來被賦予了國家使命,肩負著國家重大戰略、重大工程和重大科技攻關任務,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具有戰略性影響。
202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強調,深入實施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國資央企要聚焦國之大者、圍繞國之所需,更加突出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產業控制、安全支撐作用,加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強化基礎設施建設,保障能源資源供給,成為引領和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力量,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作出更大貢獻。
二、國資央企引領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的特征更加明顯。各國之間在包括政治、經濟、科技、安全方面的競爭博弈,形成復雜而多變的國際關系圖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與大國博弈相互交織,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深度改變著世界,要求各國和企業適應新技術,把握機遇,應對挑戰,以實現長期的繁榮和可持續發展。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我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是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布局產業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關鍵所在。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面對人民群眾新期待,需要充分發揮國資央企的引領支撐作用,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在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完善高水平對外開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勇于擔當、善于作為,再立新功、再創輝煌。
三、國資央企引領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路徑舉措
作為引領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關鍵力量和排頭兵,國資央企要主動聚焦推動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積極布局新賽道,大力培育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扎實做好改革發展的重點工作。
(一)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中最具領先優勢和發展潛能的重要組成部分,國資央企具備資源、資金和人才優勢,科技創新潛力巨大,必須將兩者有機、高效匹配。近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從新興產業布局、創新聯合體創建和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著手,強化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通過部署央企產業煥新和未來產業啟航等專項行動,聚焦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新材料等15個重點產業領域方向的布局建設。截至2024年6月底,共21家中央企業牽頭建設24個創新聯合體,共58家中央企業承建97個原創技術策源地。后續,國務院國資委將著力推進戰新產業煥新行動和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加快培育科技領軍企業,實施好央企科技成果應用拓展工程,充分發揮央企創新聯合體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的創新協同作用,推動一批關鍵核心技術“攻出來”,推動一批攻關成果“用起來”,推動一批優勢技術產品“強起來”。
(二)持續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傳統制造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基礎大、輻射帶動強,上下游產業鏈分布廣,往往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效果。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構成的傳統產業“三化”轉型,成為我國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一個重要著力點。國資央企在石化、化工、冶金、能源等重點行業領域占據主導地位,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目標“大戶”和轉型成果“示范戶”。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我國工業增加值增長6.1%,在工業41個大類行業當中,有37個行業增加值同比實現增長,且傳統產業占比75%以上。傳統產業加快轉型已成為推動經濟恢復向好的一個重要“引擎”。后續,國資央企業將緊密結合我國正在深入實施的產業基礎再造工程、重大技術裝備攻關工程和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等重要政策措施,深入推進國企數字化轉型行動、“AI+”專項行動,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從“升、融、降”三方面做好產業結構升級、數智化融合和節能降碳三篇文章,著力實現傳統產業轉型的“形”顯升級之態、“勢”有向好支撐。
(三)最大限度地激發釋放企業和人才創新創造活力。以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重點的新一輪國企改革深化行動,聚焦回答“國有企業要有什么能力”的問題,要求國資央企在科技創新、品牌影響、人才培育和資源整合等方面做出長期努力和投入,持續健全國資央企推進原始創新制度安排,以新型生產關系的構建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后續,國務院國資委將加快建立國資央企履行戰略使命評價制度,完善國資央企分類考核評價制度,增強考核分配工作的科學性、精準性和差異性,重點關注國資央企對關鍵共性技術、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的研發投入情況和科技產出情況。加快開展國有經濟增加值核算,推動國資央企重視新增價值的創造,注重“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更大力度集聚和培育高層次科技人才,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的支持政策,通過股權和分紅激勵、員工持股和跟投、超額利潤分享、虛擬股權等多種形式激發科技人才創新活力。
(作者為中國產業基礎能力發展戰略研究院 韓偉 唐廣波 黃濤)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