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2-02
1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同志介紹了“聚焦增強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競爭力,更好實現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并就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下簡稱“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優化產業結構答記者問??傮w來看,2023年國資央企充分發揮了國有經濟戰略支撐作用,投資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布局持續優化,重大項目和技術實現突破,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貢獻了重要力量。
一、國有經濟堅定扛起戰略支撐大旗,積極鞏固經濟回升向好態勢
2023年我國經濟運行回升向好,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培育,經濟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國有經濟堅定扛起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頂梁柱”責任,通過擴大有效投資、深挖消費潛力,建設一批強基礎、增功能、利長遠的重大項目,為國民經濟結構優化提供關鍵支撐。
一是實現高質量的穩增長。2023年中央企業經營效益保持穩定,有效投資大幅增長,運行效率持續改善,企業發展基礎實、質量優。全年中央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6萬億元,平均凈資產收益率達6.6%,全員勞動生產率78.4萬元/人。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09萬億元,同比增長11.4%,為穩住經濟大盤貢獻力量。
二是加快發展新動能。戰新產業、未來產業布局力度空前,2023年,中央企業完成戰新投資2.18萬億元,同比增長32.1%。中央企業戰新產業煥新行動、未來產業啟航行動取得積極進展,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機器人等行業取得顯著成就??萍紕撔峦度朊黠@加大,2023年中央企業研發經費投入1.1萬億元,連續兩年破萬億。落地一大批重大項目,如首個萬噸級光伏制氫項目投產、國內首條12英寸汽車芯片先導線通線等。重點領域形成一批典型成果,如C919全球首次商業載客飛行、直驅海上風電機組達到世界領先水平,“伏羲”電力芯片、“極目”微型傳感器等關鍵技術裝備實現大規模產業化應用等。
三是強化產業鏈韌性。近年來中央企業扎實推進基礎固鏈、技術補鏈、融合強鏈、優化塑鏈。2023年,國務院國資委啟動了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推動產業鏈領軍企業加大強鏈補鏈項目投資,解決產業鏈難點和“鍛長板”問題,支撐保障產業鏈要素暢通流動。累計發布產業鏈供需清單超1000項,帶動產業鏈超過5100家經營主體協同發展。積極推動創新聯合體模式,聯合上下游針對工業母機、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解決了一系列重大裝備“卡脖子”問題,有力提升了產業鏈安全水平。
二、大力培育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進一步增強發展“新動能”
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正處于爆發期和培育期,無論是從創新角度,還是從戰略安全與產業控制角度,都要求國資央企在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領域加大投資布局力度,加快發展速度。
一是確保戰新產業跑出加速度。盡管戰新產業處于高速增長階段,但體量與相對成熟的傳統優勢產業相比仍顯不足。要發揮好戰新產業發展基金的作用,通過金融手段進行放大和助推,進一步提升中央企業戰新產業營收占比。要注重秉持央企的社會屬性,將資源和力量集中在影響范圍更廣、保障需求更高的重點領域,例如廣泛驅動制造、交通、醫療等領域變革的人工智能,關系國家能源安全與“雙碳”目標實現的新能源等。南方電網公司2024年重點面向戰新產業發展、業擴界面延伸等投資需求,計劃固定資產投資1730億元,同比大增23.6%,助力綜合能源、儲能、數字產業、電動汽車充換電等集群加快產業升級。
二是培育未來產業搶占制高點。未來產業具有高成長性、戰略性、先導性,但需要加以引導培育,才能形成新的增長極,驅動經濟社會變革式發展。作為央企,需要緊緊圍繞重點技術、重大工程、典型場景3張清單真抓實干,通過推進科技成果的工程應用轉化與實際場景驗證來實現未來產業落地發展,促使更多的潛在增長極從“可能”變為“可行”,從“潛在”變成“現實”。
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引領不停步。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顛覆性技術不斷涌現,顛覆性創新形成的新勞動資料、新生產工具、新勞動對象的物質形態,表現為戰新產業和未來產業,因此發展這些產業從根本上就需要堅持科技創新引領。新時期央企要更好發揮科技創新等三大作用,必須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持續依托建設原創技術策源地、打造專業領軍示范企業等舉措,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形成一批標志性產品和成果,契合戰新產業與未來產業的培育需求。
三、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進一步夯實發展“強基礎”
傳統產業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基底,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關系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全局,是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制造強國建設的必然要求。國資央企集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行業和領域,是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主要陣地,應通過大力推進傳統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鞏固提升優勢產業,持續強基轉型。南方電網公司提出以數字化、綠色化的協同促進新型電力系統和新型能源體系建設。
一是升級結構體系,向高端化躍進。產業結構體系升級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舉措,傳統產業的高端化要依托應用場景和產業鏈的煥新升級。國資央企要科學謀劃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布局,把握大模型這一科技革命新爆發點,積極構建行業大模型場景運營平臺,推動大模型在示范應用場景中落地。要持續開展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以龍頭企業為依托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以市場化方式整合優質資源合力攻關核心技術和薄弱環節,加快向產業鏈中高端邁進。
二是創新技術路徑,向數字化升級。數字科技、數字經濟是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陣地,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對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起到引導甚至是主導作用。國資央企要以產業技術路徑創新為抓手,深化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投入,支持傳統產業應用先進技術,推動數字化技術與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深度融合,全面推進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三是優化發展模式,向綠色化發力。綠色化的產業發展模式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生態底色,是推動產業體系適應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國資央企要推動產業結構綠色轉型,大力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強化綠色技術創新應用,強化綠色低碳國際合作。要實施綠色制造業工程,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推進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綠電交易市場等平臺建設。
四、鞏固國有經濟全產業鏈供給優勢,進一步打造發展“優環境”
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競爭力水平關系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同時直接影響國民經濟循環暢通。國資央企應深入推進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全力提升產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一是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引領產業鏈創新發展。產業鏈的創新發展水平直接關系其韌性和競爭力,是推動產業邁上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關鍵。國資央企肩負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的重任,要發揮企業創新主體作用,聚焦關鍵環節關鍵領域,加強產業鏈共性技術供給,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限制,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可控水平。構建產業鏈創新生態系統,激活產業鏈內微觀企業的創新動能和競爭活力,促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
二是構建共生發展生態,賦能產業鏈協同發展?,F代產業具有生態化、集群式發展特征,離不開鏈長企業的組織控制和引領帶動作用。國資央企要積極構建產業鏈發展共同體,整合產業核心資源,強化供需協同,豐富產品供給,做強產業鏈服務,促進產業鏈實現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協同創新和資源共享,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中小企業共同發展。
三是提升供給韌性水平,保障產業鏈戰略安全。當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構,“脫鉤斷鏈”風險抬頭,亟需打通產業鏈“斷點”“堵點”,打造安全穩定可靠的產業鏈供應鏈。國資央企應進一步鞏固優勢產業領先地位,在關系安全發展的領域加快補齊短板,增強產業鏈韌性,提升戰略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要高標準打造要素流通基礎設施,保障產業鏈戰略資源和生產要素高效流通,激活數據要素等新型生產要素潛能,打造國家競爭新高地。
(作者為南網能源院董事長、黨委書記 張勉榮)
【責任編輯:馮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