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趙慶祥
文章來源:國家電網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08
“趙班長,10千伏莊關線跨路水平拉線桿被撞了,影響交通,你趕快過來看看吧!”11月3日5時,天還未亮,國網河北省電力有限公司邢臺供電公司橋東供配電中心搶修一班班長趙慶祥接到值班同事打來的電話,顧不上洗臉,直奔現場。安排人看護受損電桿、聯系帶電作業班及搶修物料……趙慶祥忙而不亂、鎮定指揮。7時許,經與警察一起調閱附近監控錄像,終于找到肇事車輛,談妥賠償事宜,趙慶祥松了一口氣。在路邊小攤簡單吃口飯,就又回到現場,辦票、檢查開工前安全措施、監護施工人員換桿……一直忙到10時40分,待新桿立好,他才返回單位。
自1999年轉業從事電力搶修工作以來,趙慶祥已在這個崗位干了22年,像這樣凌晨搶修的事,家人和他都已習慣了。22年來,他日夜守衛電網安全,參與搶修排險4萬余次,實現檢修零差錯、安全零事故、服務零投訴。2021年11月5日,在第八屆全國道德模范頒獎儀式上,他被授予敬業奉獻類“全國道德模范”榮譽稱號。
堅韌堅守,他是供電搶修的“急先鋒”
“下一個搶修地點距這兒有十幾里路,從照片看要比這里嚴重。我們這就趕過去勘察現場,以便早確定搶修方案,早送電!”7月26日12時20分,雖至中午,可正在河南焦作市修武縣申國村搶修的趙慶祥卻顧不上吃飯,和同事趕赴另一個搶修現場。

7月20日得知鄭州、焦作等地因強降雨電力設施受損、大面積停電后,趙慶祥主動請愿支援河南。7月21日夜冒雨到達鄭州后,他立即投入應急點保電、小區恢復供電等搶修工作中。7月28日,在完成焦作搶修任務、邢臺供電公司援豫隊伍返邢時,他又向組織請戰,奔赴搶修任務較重的新鄉繼續作戰。在豫12天,他帶領黨員突擊隊轉戰鄭州、焦作、新鄉等地,修復倒桿變臺26處、敷設電纜5千米,助力2.8萬戶居民恢復供電。
這樣的應急搶修,趙慶祥不是第一次。2016年“7·19”邢臺特大水災期間,他沖鋒在抗洪搶險最前沿,冒著觸電危險,涉水沖入小區地下自備配電室,斷開電源,挽救了客戶上百萬元資產。2020年邢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承擔起了防疫重點客戶、定點救治醫院等保供電任務,僅用2天就完成全市39個防疫重點客戶“一戶一案”編制工作,特巡300余次,實現防疫供電零失誤。同時,他帶領服務隊深入385個社區志愿服務,幫居民代繳電費500余次,配送物資千余份,助力28家企業復工復產。
22年來,趙慶祥每天都在重復著或大或小的搶修工作。為提高搶修速度,他將轄區294條線路、上萬根電桿位置、轄區設備狀況都記在心里,隨時用小本記錄有隱患或曾發生事故電力設施,并憑此練就了“10分鐘”事故診斷絕活,大幅度提升搶修速度和效率。22年來,他從未休過年休假,3次主動放棄到機關工作機會,每年在崗位度過除夕。為及時搶修,他的手機從不關機,只要有任務,總是立即出發。“搶修快,恢復供電就快,看到燈亮了,我心就安穩了!”趙慶祥說。
無私奉獻,他是為民服務的“活雷鋒”
“小趙啊,天然氣人員說俺家電線離天然氣管太近了,你過來給看看唄!”11月4日12時35分,正吃飯的趙慶祥接到鐵路林場家屬院孤寡老人姚秀英的求助電話。怕老人擔心,放下碗,趙慶祥立即趕往老人家。經檢查,發現上周老人親戚給她買了一個電飯煲,為使用方便,臨時拉了電源,纏繞在了天然氣管上。趙慶祥拆掉臨時線,重新布線,檢查其他用電設施無隱患后才離開。
“真不好意思,這點小事又麻煩你跑一趟。”出門時,姚秀英有點不好意思。
類似這樣服務老人的“分外之事”,22年來,趙慶祥干了上千次。轄區老舊小區多,孤寡老人多。2011年,趙慶祥結合在部隊學雷鋒經驗,在搶修班成立了學雷鋒小組,建立孤寡老人、殘疾人等幫扶檔案,制作《愛心服務卡》,先后幫扶100余位老人,義務為他們檢修線路、更換導線、處理其他難題等,還多次拉著發電機為使用呼吸機的老人提供“特殊電”。
為方便照顧、救助老人,他把自己手機號設置成老年客戶手機上的熱鍵,只要按下這個鍵,他就會第一時間上門服務。依靠這個熱鍵,他先后7次救了6位老人的命,被老人們譽為“活雷鋒”。22年來,他手機未換過號,存有1700多個客戶號碼,隨時提供服務?!笆謾C不換號,是為了讓客戶能找到我,以最快速度解決用電難題?!壁w慶祥說。

找他的,不止有孤寡老人,還有企業和其他客戶。他的手機,儼然成了服務熱線。
“趙師傅,我這廠子總跳閘,您幫忙看看吧。”9月15日中午,邢臺市辛莊制釘廠廠長負責人給趙慶祥打來電話。正在吃午飯的趙慶祥放下飯碗,立即前往現場。他發現制釘廠與一家快遞公司在同一院內,共用一塊電表。制釘廠跳閘后,快遞公司也會停電,說明是客戶側的故障。雖然處理這種故障不是本職工作,但趙慶祥并未推辭。他鉆進混亂的制釘廠車間,又爬上房頂,最終發現是屋頂線路老化破損導致了跳閘。忙活了一個半小時,幫客戶更換了60多米低壓線路,最終問題解決了。
22年來,趙慶祥無償為200多家企業解決職責外難題300多個,義務培訓企業電工100多名,挽回損失數百萬元。許多企業都把趙慶祥的手機號寫在生產車間最顯著位置,稱贊他是企業用電的“保護神”。
開拓創新,他是專業專注的“巧工匠”
“大家看,咱們在這個驅鳥器左右兩側各開一個雙向防墜槽,這樣上到橫擔后旋轉一下,就不會再脫落了?!?0月16日,趙慶祥利用周末,與同事一起琢磨驅鳥器懸掛不穩妥問題。經過多次改進試驗,最終解決了用拉閘桿安裝驅鳥器不穩妥問題。
在部隊期間,趙慶祥就好鉆研、愛琢磨,曾參與了我國第一顆通信衛星發射保電任務。轉業至搶修崗位后,他更是一門心思鉆研如何提高搶修速度,確保供電安全。
針對城市配網客戶多、居住集中等特點,他提出了配網“網格化”搶修策略,使搶修平均時長從40分鐘縮短到15分鐘。他研發的低壓查接地法,使低壓查接地時間由過去3、4個小時縮短至50多分鐘,大幅降低停電時間。尤其是2009年,邢臺市首條純電纜入地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了電纜入地進入環網柜后難以區別相序的難題。為破解此難題,趙慶祥泡在工地上20多天,最后從自行車輻條上找到靈感,研制出了無線核相儀,成為城市網格化供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儀器。22年來,他主導研發QC成果12項,10項成果獲國家專利。

支援河南搶險救災回來后,趙慶祥立即結合當地災情和援救情況,向公司生產部門及當地住建部門提出了《小區配電室不宜建在地下的建議》,以避免類似問題發生?!斑@些小發明、小改進,看似不起眼,但用起來能提升搶修效率,也是為企業創效,為客戶服務?!壁w慶祥所在單位負責人劉海君,稱贊他是位有心人。
目前,趙慶祥正和同事琢磨如何遙控操作10千伏開閉所高壓斷路器,以消除人工操作時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他們已成功將配網一次接線圖、故障搶修APP、故障指示器定位信息等融合到一個智能管控平臺,即將實現配網搶修可視化,極大提升搶修效率。
“服務沒有最好,創新就能更好。我希望通過不斷創新,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服務,保障搶修安全,做一名新時代藍領工人!”趙慶祥表示,將干到老、學到老、鉆研到老。
【責任編輯:溫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