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06-23
薛瑩,1973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航空工業西安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航空工業西飛)國際航空部件廠班長。她先后榮獲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全國道德模范等榮譽,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十九大代表。

從1992年參加工作起,薛瑩幾十年如一日發揚“鉚釘精神”,不斷與飛機上的鉚釘“較勁”,讓一次次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2000年,27歲的薛瑩被任命為垂尾前緣班班長。當時,波音公司在航空工業西飛訂購“波音737-700”飛機垂尾前緣時提出,蒙皮不能有絲毫劃痕,更不能打磨。此后幾個月,薛瑩帶領班組成員開始沒日沒夜地試驗。憑借著精湛的飛機裝配技能和較強的班組管理能力,薛瑩帶領全體組員改進操作方法、工藝流程,改進了前緣組件上300多個螺釘孔完全和前梁上所有孔同心操作方法,實現了用一個手指力量就能把前緣裝配到垂尾上,順利通過檢驗,贏得波音公司代表一致好評。2002年,面對時間緊迫的波音垂尾前緣工裝返修任務,薛瑩帶領團隊拼搏大干,提前兩天完成返修任務,全班職工被波音公司授予“用戶滿意員工”稱號。
2005年,波音737-700垂尾前緣裝配班被國航總廠命名為“薛瑩班”。這是航空工業西飛首次擁有用個人名字命名的班組,也是西飛班組建設的最高獎勵。“薛瑩班”堅持簡單的事情認真做,把“鉚釘精神”發揚到極致。作為波音垂尾組合件單元的班長,面對產品質量要求高、工藝技術復雜、周期緊的特點,薛瑩實施了班組建設“四化”管理(即交付準時化、員工專業化、管理精益化、氛圍和諧化),通過在生產現場持續進行流程優化、消除浪費等管理改進,實現了產品高質量、高效率、低成本生產及準時交付。
2019年,薛瑩牽頭成立“737垂尾后部肋組件裝配效率提升”攻關團隊。對產品裝配流程進行價值流分析,識別“瓶頸”工序,制定改進措施,確定將6個目前采用手動鉚接金屬后部肋(單機400多個鉚釘,需要兩個人配合完成)利用204壓鉚機壓鉚完成,自行設計并制作鉚接托架及配套的運輸車,使單機6個肋的鉚接時間由2人共同3—4個小時,提升至1人1小時完成。
在擔任陜西國防工會“軍工勞模服務團”團長期間,薛瑩積極聯系多個單位勞模,開展創新工作互動交流,促進多個疑難問題解決,實現了航天航空技術相融合。同時積極引領省部級以上勞模、大國工匠,跨越企業、行業、地區進行交流服務,最大化地發揮勞模作用。
“愛崗敬業之心就是一名普通工人應當堅守的初心。”這是薛瑩27年工作的真切感受。正是有千千萬萬和薛瑩一樣愛崗敬業、甘做“鉚釘”的奮斗者,用中國工匠的雙手打造出更多優質產品,才實現了“讓世界享受中國制造”的蛻變。
【責任編輯:王占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