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1-12-03
古都南京、長江南岸,在中國建筑所屬中建八局的匠心修繕下,改造升級后的渡江勝利紀念館今年以嶄新之姿屹立于揚子江畔,時時銘刻過往、激勵后人。
“作為全國重要的紅色文化資源,渡江勝利紀念館的改造提升使這一重要紅色文化地標更加彰顯。我們相信它在第二個百年奮斗的新征程上,將發揮更大的以史鑒今、存史育人的教育作用?!倍山瓌倮o念館館長吳小寶說。
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毛澤東同志氣勢磅礴的《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將記憶拉回72年前。
“打過長江去,解放全中國?!?949年4月23日晚,解放軍第35軍所屬第103師、第104師、第105師連夜過江,突破了國民黨軍宣稱固若金湯的長江防線,解放了南京城。
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戰略追擊階段第一個大的戰役,就此宣告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結束。此次戰役歷時42天,殲滅國民黨軍11個軍部、46個師共43萬余人,解放了蘇南、皖南、浙江的廣大地區,以及江西、湖北、福建三省的部分地區。渡江戰役中,人民解放軍以木帆船為主要航渡工具,突破長江天塹,創造了戰爭史上的奇跡,為實現解放全中國的戰略目標創造了重要條件,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84年4月23日,時值南京解放35周年紀念日,南京挹江門城樓上設立了“渡江勝利紀念館”,但展出大廳面積僅有436平方米。
2009年4月,為紀念渡江勝利60周年暨南京解放60周年,長江之濱建起一座新的渡江勝利紀念館。新館是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江蘇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黨性教育基地,分上下兩層,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展廳面積3800多平方米。展館的紅色外飾象征著紅色革命精神永恒,遠遠看去如同一艘巨型木船,寓意“駛向勝利之舟”。
時間來到2019年,開館已超過10年的渡江勝利紀念館外觀和內部均有待提升,基本陳列也相對陳舊,展館整體修繕改造被提上了日程。當年2月,為迎接南京解放暨渡江勝利70周年,由中建八局負責的第一階段修繕工程緊鑼密鼓地開工,以應急維修、恢復為主。2020年10月,中建八局二度進場,對紀念館進行全面修繕,并在黨的百年華誕之際圓滿完成改造任務,讓全面升級后的展館在“七一”當天煥新開放。
步入修繕一新的渡江勝利紀念館,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上矗立著的“千帆競渡”大型群雕,其中最高的一根紅色立柱和館旁的棧橋長度都是49.423米,象征著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館里集中展示了300余幅歷史照片、320余件珍貴文物和資料,全面展示了渡江戰役和解放南京的偉大歷史。
一項值得銘記的工程
2020年,第二階段修繕工程開工后,項目團隊費盡心思,以還原、持久、利舊、環保為原則,做好整體規劃。項目執行經理王思琳介紹,整個工程可概括為拆除和新建兩個階段。因為建筑原有格局已難以適應未來展廳的需求,必須拆除部分主體結構和幾乎全部二次結構,同時還要做到整體框架不改變。
為保證拆除過程中整體結構的安全、穩定,項目部綜合運用新方案、新材料的組合,即采用預應力方式,使用強度高、重量輕的碳纖維,做到基本不增加建筑自重、不施加外部壓力、不對原結構造成破壞,保證了施工的精度和效果。
此次修繕改造外立面采用的是磚紅RGC材料,通過染色和防護處理,既做到視覺觀感一致,又保證長久不褪色。為做好質量把控,項目團隊進場后即對各分部工程進行分類,每個分部都有專門的質量控制方案和體系,材料進場嚴格檢查,施工方案細致交底,所有環節有專人跟進。

此外,“利舊”也是本次修繕的亮點之一。通過對部分原有空調、監控、風機的優化整合利用,項目團隊節省了費用,踐行了環保、節約的理念。這次修繕改造對紀念館外墻磚進行了更換,既節能環保又耐用好看,墻體的色彩也與展示的內容主題更加契合。另外,紀念館屋面重新進行了防水處理,完善了安全消防系統,優化了內部空間布局。在這次修繕過程中,展陳也進行了提檔升級。紀念館展覽不光講歷史,還要見精神。聲光電一體打造的沉浸式體驗,將再現渡江戰役場景,讓觀眾站在展廳中就能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這場戰役的恢宏氣勢。
一群可愛的“渡江人”
2020年中建八局承接第二階段修繕工程時,項目團隊不少人干過第一階段工程。二次結緣渡江勝利紀念館,早已與這座建筑有了深厚感情,大家都把自己稱為“渡江人”。面對工期的壓力和疫情的影響,“渡江人”秉持著“起步就是沖刺、開工即是決戰”的信念,從進場的一刻就全面進入臨戰狀態。穿插作業、綜合管理、倒排工期、當日銷項……在爭分奪秒的同時,還要不折不扣踐行品質保障的價值理念。
項目自2020年10月進場,40天完成7000平方米的拆除施工,90天完成主體結構及二次結構施工,23天完成室外園林綠化,50天完成室內機電改造,66天完成外立面出新,“七一”前夕順利完工……每一個節點都體現了“渡江人”獻禮建黨百年的決心與信念,一磚一瓦都傾注著“渡江人”對黨和國家的忠誠與熱愛。

項目經理潘安寧說:“在渡江勝利紀念館施工奮戰的日日夜夜,是渡江戰役的精神支撐著他和施工團隊,克服了工期緊、任務重的重重困難,將這座承載著厚重歷史的紀念館修繕工程打造成精品工程?!?/p>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70多年前,在人民群眾的傾力支持下,百萬雄師過大江,用小船劃出來了革命的勝利。渡江戰役勝利72年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古都南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修葺一新的渡江勝利紀念館也將成為南京新的紅色地標、文化名片。
滾滾長江,奔騰不息。渡江戰役的偉大精神已成為偉大建黨精神的一部分,深植入這座城市的基因,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歷史不會忘記,人民更不會忘記!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