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8-09-07

2017年4月21日,馬爾代夫中馬友誼大橋首個墩身成功澆筑。
?。ㄐ氯A社發)

德國杜伊斯堡DIT貨運場站的中歐班列集裝箱。
?。ㄐ氯A社記者 羅歡歡攝)

9月4日,在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媒體吹風會上,外媒記者認真記錄。
?。ㄈ嗣褚曈X翁奇羽攝)

中國企業柳工為波蘭小鎮帶來就業機會。圖為在波蘭斯塔洛瓦沃拉的柳工銳斯塔公司,波蘭工人在廠房內工作。
?。ㄐ氯A社記者 陳序攝)
2013年9月7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哈薩克斯坦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同年10月3日,習近平在印度尼西亞國會發表演講,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5年來,眾多國家熱烈響應、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正成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繁榮的中國方案,逐漸落地生根,日益深入人心。
“我們是一座‘中國城’”
5年來,很多國家和城市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并在其中尋找自身定位。
德國杜伊斯堡是一座煤炭、鋼鐵工業城市,曾一度衰落。如今這座城市因“一帶一路”而逐漸復興。
80%來自中國的列車將杜伊斯堡作為在歐洲經停的第一站,于是,杜伊斯堡轉型成為了中歐班列樞紐城市。
“中國集裝箱越來越多,港口1/3的業務與中國相關。”杜伊斯堡港工作人員保羅·韋貝爾向本報表示,他差點兒就失業了,是中歐班列讓他重新忙碌了起來。
杜伊斯堡市市長索倫·林克說,“我們是一座位于德國的‘中國城’。”
當杜伊斯堡重獲發展機遇之時,2000公里外的土耳其,也找到了在“一帶一路”中的定位。
“地處歐亞大陸交通要道的土耳其是古絲綢之路重要門戶,今天仍愿成為‘一帶一路’上連接歐亞的橋梁?!蓖炼渫饨徊块L恰武什奧盧說。
在土耳其首都安卡拉與最大城市伊斯坦布爾之間有一條安伊高鐵,這是中國企業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條高速鐵路。
土耳其商人于米特·萊文特,家住伊斯坦布爾,公司在安卡拉。于米特·萊文特向本報表示,因為工作需要,他每周要往返兩三次,以前這對他來說是個苦差事,而現在乘坐高鐵往返兩地只需3個半小時。于米特對安伊高鐵贊不絕口。
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在“一帶一路”中找到了定位。多哥要成為“一帶一路”在西非的“支點”;格魯吉亞要成為“一帶一路”上的黑海樞紐……
“為合作共贏提供新動力”
5年來,很多國家將本國發展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對接,開拓出新的發展空間。
柬埔寨三面環山,歷來以公路和內河航運為主,航空運輸較為落后。2017年,中國航油與云投集團共同承擔了柬埔寨暹粒吳哥國際機場項目,這一項目是“一帶一路”倡議與柬埔寨“四角戰略”對接的成果之一。
中國航油企業文化部高級經理張睿向本報表示,暹粒吳哥國際機場的興建不僅能完善當地交通,還能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
“一帶一路”的機遇,也屬于普通民眾。
由中鐵二十局集團承建的卡拉高速公路,是“一帶一路”倡議與巴基斯坦“2025發展愿景”戰略對接的重要成果。
巴基斯坦小伙巴巴爾是中鐵二十局集團卡拉高速公路的雇員。他原來是生活困難的農民,2016年卡拉高速公路開工,巴巴爾當了清潔工。
2018年初,巴巴爾的月工資增加了3000盧比。他還承包了涵洞外種草的活兒,找來了10多個同村村民一起干活,成為了村民們羨慕的“在中企工作,有成就的老板”。今年3月,巴巴爾找了對象,翻蓋了新房?!拔掖蛩憬衲臧严眿D娶過門,把日子過得更紅火。”巴巴爾滿懷希望地向本報說。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已經與蒙古國“發展之路”戰略、哈薩克斯坦“光明大道”計劃、匈牙利“向東開放”政策等實現對接,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9月3日至4日,2018年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參加峰會的多國領導人表達了與“一帶一路”對接的意愿。馬里總統凱塔表示,希望通過加強“一帶一路”與馬里“2040戰略”對接;納米比亞總統根哥布表示,期望實現該國發展戰略同“一帶一路”倡議的有效對接,愿與中國攜手構建更加緊密的中非命運共同體。
科摩羅大學中文系主任塞義德·穆罕默德說,將本國戰略與“一帶一路”倡議對接,為雙方實現合作共贏提供了新動力。
“我們就需要這樣的模式!”
5年來,通過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很多國家了解、借鑒了中國發展經驗。
“我們就需要這樣的模式!”在參觀完廣東深圳蛇口工業區后,斯里蘭卡總理拉尼爾·維克勒馬辛哈感慨道。如今,蛇口開發模式已經復制到了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
2017年,中國招商局港口控股有限公司與斯里蘭卡港務局簽署了協議,計劃通過港口開發帶動園區發展,再帶動城市發展,將漢班托塔港發展成為斯里蘭卡的蛇口。
22歲的納拉姆在漢班托塔港從事貨船裝卸工作,他向本報表示,“這里收入高,離家近。港口發展好,我的家鄉就會變得更好。”
在非洲,很多中國經驗已落地生根。在坦桑尼亞總理馬賈利瓦的講話中,時常出現“五年計劃”“經濟特區”等富有中國特色的政策用語?!耙敫唬刃蘼贰?,也成為了非洲流行語。
莫桑比克婦女莎莉亞家的水稻種植規模很小,只能滿足日常飲食需求,生活條件差。后來,莎莉亞加入中莫萬寶農業合作項目,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她種了一公頃水稻。由于在種植技術等方面得到了幫助,水稻產量十分可觀。這一合作項目受到莫桑比克總統紐西的肯定,他將產出的大米命名為“好味道”。
“中國的發展經驗為世界上其他國家開辟了一條新道路?!睘醺蛇_國會議員安德魯·基扎·卡魯亞說。
(記者 潘旭濤 拜婧 趙娜)
【責任編輯: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