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人民日報 發布時間:2018-07-24
中央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在海外經營過程中,嚴格遵守所在國法律,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加強責任管理,講好中國故事,贏得了好名聲、好口碑。
助力經濟發展。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業務涵蓋工程承包、能源資源開發、電信電網建設運營等多個領域,推動了東道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在基礎設施領域,中國交建等央企走出國門,高標準、高效率地建設了蒙內鐵路、瓜達爾港、中巴喀喇昆侖公路等項目,促進了地區間互聯互通,帶動新老產業發展,改善了當地人民生產生活條件。在能源領域,中國石化等央企先后在20多個國家開展了60多個油氣合作項目,有效提升了沿線國家的油氣開發能力和自給水平。在電力領域,南方電網、中國華能、中國電建等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資、建設、運營了各類電源及電網項目,為所在國經濟發展提供電力保障。
助力人才培養。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樹立“屬地化”理念,大量雇傭所在國員工,部分企業員工本地化率高達99%,創造了大量就業機會。國投在埃塞俄比亞的糖廠項目,每個項目可解決1000個技術工人、4000個甘蔗種植工的就業,為地區的穩定發展奠定了人才基礎。一些央企專門組織、資助當地員工來華留學、培訓,為所在國培養大批高質量的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招商局舉辦“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優才計劃”,來自斯里蘭卡、吉布提、多哥、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肯尼亞、南非等7個國家的30名學員組成“留學班”,學習港口運作模式和管理經驗,提升學員專業知識水平,為這些國家培育更多港航人才。
助力生態文明。中央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健全環境管理體系。海外項目立項前開展第三方環境影響評估,在企業內開展環境保護教育、生產經營計劃中考慮環境因素、積極運用節能減排設備、支持社會環境保護公益活動、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中國電建在老撾南歐江項目上秉持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環保標準“就高原則”運營工程,推翻更賺錢的“一庫兩級”方案,采用更環保的“一庫七級”方案,達到了以最少的移民搬遷,最少的耕地、林地淹沒,最小的環境影響,換取最大的綜合效益的目標。
助力公益事業。中央企業在海外注重參與社會公益事業,應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幫助所在地援建醫院、學校、圖書館等基礎設施。2011年,中航國際在贊比亞啟動移動醫院公益項目,為9個省各配備一套移動醫院(包括門診車、手術車等7個功能車),還配套36名中國醫護人員。截至2017年,贊比亞移動醫院項目已接診約70萬人,實施現場手術4萬例,受到了贊比亞各地民眾的熱烈歡迎和高度贊揚。部分中央企業還在當地設立了公益基金,支持當地社區建設,造福當地人民。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中央企業海外社會責任工作也面臨管理不力、資源不足、溝通不夠等問題,普遍存在只做不說、多做少說、歷史評說的錯誤觀念,缺乏與社區、非政府組織、媒體的主動交流,導致企業的美譽度與貢獻度嚴重不匹配。中央企業要完善海外管理機制,構建責任品牌,主動披露信息,講好責任故事,樹立責任品牌,繼續做好“一帶一路”履責的領頭雁。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主任)
【責任編輯:司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