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18-07-05
作為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集中體現了真理性、實踐性、人民性、時代性、開放性等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發展的品質與特征,對推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作出了原創性貢獻,必然會對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發展與改革開放實踐產生巨大的指導意義。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提升我國經濟發展供給側體系的質量和效率,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必須始終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抓實體經濟一定要抓好制造業”。為此,要轉變傳統觀念,堅持大國發展中實體經濟是根本的理念,防止在產業結構升級轉型過程中出現去制造業化和產業空心化問題。加快推動技術進步,提高制造業發展的全要素生產效率。加快去產能進程,把去產能與降杠桿結合起來,真正退出僵尸企業,改善資源配置效率。積極改善營商環境,降低制造業發展的成本。推動和提高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和體系中的地位和層次。努力打造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復合型人才隊伍,這是中國制造業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和關鍵。(作者 權衡)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