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18-05-14
上周,山西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正式對外公布《山西省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工程2018年行動計劃》,明確將啟動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重點推進127個創新項目。
這一政策舉措有利于進一步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促進技術創新成果產業化,加快新產品、新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
制造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基礎。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制造業發展迅猛,生產能力快速擴張。不過,我國制造業卻始終貼著大而不強的標簽,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隨著全球掀起新一輪制造強國的競爭熱潮,發達國家更加重視發展制造業,一些發展中國家也不斷加快制造業追趕步伐。因此,我國制造業發展面臨著更多的挑戰。
發展經驗表明,全球經濟競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制造業來支撐,國家的競爭能力也充分表現在制造業實力上,做強制造業成為必然選擇。制造業強不強,主要看是否掌握自主知識產權和關鍵核心技術、是否占據中高附加值環節、是否擁有高質量和自主品牌產品??傊?,一切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的支撐。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已經深刻地認識到了創新的重要性。各地更加重視把創新要素融入到制造業發展之中,既加快推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也重視支持傳統產業優化升級。
例如,浙江柯橋作為我國最大的紡織產業集散地,擁有亞洲最大的紡織品專業市場,在發展中重視融入時尚創意元素,大力推動紡織產業時尚化,提升了紡織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話語權。
在重慶,西南鋁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充分發揮技術、裝備、人才優勢,突破了7050合金超大規格鑄錠成型、冶金質量控制、強變形軋制、強韌性熱處理等關鍵核心技術難題,滿足了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需求,填補了國內空白。
山東啟動了全國首個智慧海洋大數據平臺建設,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海洋環境、裝備和活動深度結合,向智慧海洋尋找新動能。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把創新作為引領制造業發展的第一動力,就必須實打實地推進各項工作,特別是要加快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對中小企業創新的支持,使科技成果能夠更加高效地應用于生產實踐中。
為支持創新發展,一些地方已經加快深化改革步伐。例如,江西省印發了《江西省重點創新產業化升級工程2018年度重點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申報指南》,提出將以股權投資或股權質押方式對重點產業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項目給予扶持,每個項目安排扶持資金1000萬元至2000萬元,扶持期限3年,到期后按扶持資金等額回收。
有了政策體系的支撐,企業應該堅持立足當前和前瞻規劃相結合,既要以現有業務的消化吸收和優化創新為中心,又要面向長遠的重大戰略和新項目的需求,著眼于行業發展趨勢和企業的長遠競爭力提升,主動選擇具備技術優勢和市場競爭力的重點科技發展項目,確定科研目標,集中優勢資源,實現重點突破,努力掌握行業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為企業未來的發展蓄積力量。(林子文)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