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發布時間:2025-09-23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五卷(以下簡稱“第五卷”)出版以來,各地干部群眾隨即掀起學習熱潮。第五卷是全面系統反映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的權威著作,深化了對黨的理論創新的規律性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了思想遵循。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與宗旨,決定了黨的全面領導是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根本政治前提和強大動力。黨的十九大報告對黨的領導“三個最”的重大論斷,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與經濟社會關系作出的新的理論判斷,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的理論成果,凸顯了政治要素在后發現代化國家中的關鍵性作用。這一理論成果也是我們學習思考第五卷的邏輯起點和基本方法。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尤其是現代化的國家制度來保障,其中將黨的領導制度確立為國家的根本領導制度至關重要。黨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特別是對自身的改革完善,來實現對現代國家的建設與領導,不斷調整與經濟基礎和先進生產力不相適應的生產關系和政治體制,實現政治與經濟社會互相促進發展的良性循環,從而加速實現共同富裕。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與人民休戚與共、生死相依。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五卷中指出,“讓每一個中國人都過上美好生活”“讓現代化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是中國共產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黨的初心使命不是抽象的政治口號與空洞的理論教條,而是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具體實事。兌現為民承諾,回應人民對黨的信任與期待,也是黨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中,人民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但這種一致性并不意味著社會個體成員之間不會發生利益沖突。這就需要我們正確處理好整體利益與局部利益、長遠利益與眼前利益之間的關系。
我們黨之所以能把握中國式現代化的正確方向、提供強勁動力,是因為黨的領導建立在偉大自我革命的基礎上。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對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堅持和發展。中國式現代化是一場深刻的社會革命。中國共產黨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堅持自我革命,又以自我革命引領社會革命。黨的自我革命必然要求不斷加強黨的建設。從黨治國理政的全局而言,全面從嚴治黨首要的就是通過加強國家政權機關,尤其是人民代表機關黨的建設,來更好代表人民根本利益。
黨的全面領導和自我革命只有得到國家制度的保障,成為治理現代國家的制度,中國式現代化才能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方向不斷前進。所謂國家制度,從根本上來說,就是規范調整政治權力和經濟社會利益關系的體制機制。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和利益,有賴于先進生產力的發展和雄厚的經濟基礎,以及建立其上的對物質財富的公平分配,這些都需要國家制度提供保障。為此,我們要堅持效率與公平并重的原則,協調處理好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社會激勵與利益分配關系,同時不斷拓寬新社會階層群體政治參與的制度化渠道,不斷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凝聚社會共識,增強社會政治認同。
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新成果,要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馬克思主義學風,把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戰略意圖、深邃考量和系列要求貫徹落實到各項工作中。首先,不斷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堅持運用系統思維、戰略思維等科學思維方法來學習貫徹第五卷,全面系統深入領悟新時代黨的創新理論的科學體系和發展脈絡,不斷增進政治認同、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切實增強貫徹落實的行動自覺。其次,提升社會矛盾糾紛預防化解能力,在日趨復雜的社會治理形勢與環境中,制定出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的公共政策。最后,胸懷“國之大者”,強化責任擔當,把握好潛績和顯績的關系,摒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看到矛盾問題視而不見”等錯誤的政績觀、事業觀,自覺從人民利益出發,真正把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落到實處。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