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日報 發布時間:2024-07-12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上講話時指出,要提高基礎研究組織化程度,完善競爭性支持和穩定性支持相結合的投入機制,強化面向重大科學問題的協同攻關,同時鼓勵自由探索,努力提出原創基礎理論、掌握底層技術原理,筑牢科技創新根基和底座。
基礎研究是科技應用和轉化為生產力的起始端,是筑牢科技事業大廈的基石。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基礎研究的轉化周期逐漸縮短,一些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基礎研究,努力從源頭和底層出發解決核心技術問題。因此,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戰略制高點,須堅定不移加強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開展原創和底層技術攻關,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新動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科技創新水平快速提升,基礎研究整體實力顯著提高,在量子信息、腦科學、干細胞、類腦芯片、納米材料等領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重大原創性成果。不過,我國基礎研究在投入力度、投入結構、投入方式等方面仍存在一定問題。數據顯示,2023年,國家基礎研究經費占全年研究與實驗發展支出的6.65%,基礎研究投入在近年來實現較大提升。而發達國家基礎研究經費占研發經費比例普遍處于15%至20%之間,相較之下,我國基礎研究投入強度和投入占比偏低。此外,我國基礎研究以政府公共財政投入為主,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對基礎研究的參與投入還不夠。
基礎研究離不開多部門、多層級、多方主體的協同。持之以恒加強基礎研究,不僅要發揮財政投入的基礎性作用,保障穩定的、長期的公共資金投入,還要充分調動企業和其他社會力量的參與,積極構建多元化投入機制。
其一,持續穩步增加基礎研究的財政投入?!笆奈濉币巹澓?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基礎研究經費投入占研發經費投入比重提高到8%以上。始終保障基礎研究投入總量的穩步增長,要關注投入總額的年度增長率指標,還應關注投入絕對值和累計投入量。持續發揮政府財政投入的撬動作用和頂層設計功能,引導地方提高基礎研究投入比例,完善對原創性、非共識、變革性創新研究的支持,增強關鍵技術領域的創新能力,普遍提高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技術水平。
其二,著力提升企業基礎研究能力。激勵企業加大基礎研究投入,加大政府采購力度,提供優惠的人才引進政策。鼓勵龍頭企業積極探索,帶動中小企業參與,策源未來產業和新興產業,補足數字經濟、綠色發展等新興科技創新鏈前端的短板。強化企業主導的產學研融通,推動構建一批原創前沿創新聯合體,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創新結合,共同促進科技創新與市場的實質性結合,為高質量發展和新質生產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鼓勵社會力量的多元化投入,加快制定優惠政策和審核監管機制,引導社會資金資助設立專業化的科學基金專項、科學捐贈和科學獎項等,推動高水平基礎研究公益基金會的設立,逐步形成穩定和多元的投入機制,持續提升基礎研究整體水平。
其三,創新投入方式也是加強基礎研究投入的重要支撐。應推動競爭性和穩定性支持機制有效結合,在競爭性支持的基礎上,創新原創基礎理論、底層技術原理的激勵機制,建立穩定性支持機制,鼓勵坐“冷板凳”以及長期持續的知識積累,堅持目標導向和自由探索“兩條腿走路”。全面加強績效管理,優化資源配置,統籌管理項目、資金、人才和平臺創新資源,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和人才培養體系,促進項目資金的有效使用。建立健全各類創新鏈的分類評價機制,增加高質量科技供給。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