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經濟參考報 發布時間:2019-09-12
我國屬老齡人口大國,無論從老齡人口數量看,還是從人口老齡化速度看,人口老齡化問題已經較為突出。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是我國應對人口老齡化一項重要任務,因此需要積極促進養老服務業平衡充分發展,有效滿足我國老年人對美好晚年生活的向往。同時,加快養老服務業發展,也將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活力、新動能。中央企業在關系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占據支配地位,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應當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推動我國養老服務業的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央企參與養老服務業的必要性
相關中央企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可在我國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重要的中堅力量作用。相關中央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業,將有效增加優質的養老服務資源供給,積極滿足我國老年人多層次、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需求。
第一,充分體現中央企業對社會責任的重要擔當,應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
養老服務既具有社會公益屬性,也具有商業性質。我國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只有各類所有制主體企業都積極參與,才能“眾人拾柴火焰高”。中央企業自身實力雄厚,兼具經濟責任和社會責任,更應當在養老服務業發展中發揮表率作用。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是相關中央企業深刻領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我國養老服務業的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的重要行動表現,也是現階段我國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內在客觀需要。相關中央企業應當打造養老服務業的優質口碑,爭做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先進典范。
第二,中央企業具備較強的資源協調配置能力,有利于進一步激活養老服務業。
發揮協調能力,是相關中央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比較優勢。相關中央企業積極參與養老服務業,不僅可以更加充分有效利用好企業內部養老服務設施資源,包括場所資源、醫療資源,以及照顧退休職工經驗等;而且還可以積極借助中央企業的良好社會美譽度和市場公信力,與養老相關政府管理部門密切交流溝通,讓養老政策與市場銜接更加科學、順暢;與其他市場主體合作更加緊密,充分發揮出各自的比較優勢,將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以及政府作用更加有效協同,促進實現社會資源更多流入養老服務業,并在養老服務領域實現更有效率的運用。
第三,中央企業具備承受較長回報周期的產業能力,適合參與養老服務業。
養老服務業的回報周期較長,初始一次性投入較大,沉沒成本的占比較高,這對于從事養老服務的機構有著更高的實力要求。中央企業恰恰能夠滿足養老服務業的盈利模式特點:一是央企信用良好,融資能力強,可明顯緩解養老服務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二是央企資產規模較大,已從事或準備從事養老服務的央企,養老服務的資產占比相對較低,其主業及其他業務板塊可補貼、支持養老服務板塊;三是央企具有較大的人才、技術優勢,有利于養老服務持續發展。
央企開展養老服務業還需多方面發力
目前,相關中央企業從事養老服務業還需要多方面發力。
一是對從事養老服務業的重視程度存在不足。
養老服務業發展短期見效慢,需要長期持續投入。有的央企對參與養老服務業的重要戰略意義認識不夠,重視程度較為有限,沒有充分認識到央企提供養老服務的重要主體責任,沒有深刻理解參與養老服務業對我國養老服務業整體發展的重要帶動和示范作用,沒有能夠將推動養老服務發展與自身經營發展有效協同銜接。
二是參與養老服務模式仍處于探索之中。
當前中央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業的主要路徑有幾種:內部子公司模式——在央企內部成立專門子公司開展養老服務;外部合資模式——央企或下屬成員單位作為出資人,與外部養老機構合資成立養老服務機構,并派員參與管理,各自將優勢資源注入該養老服務機構;外包合作模式——央企將內部養老服務項目的運營外包給專業養老管理運營團隊,由其負責日常養老服務運營管理。但是,中央企業參與養老服務業尚未形成主流模式。
三是參與養老服務發展程度參差不齊。
從事養老服務的中央企業,從其主業的行業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健康、醫療、地產、投資等領域,這些央企發展養老服務業也是為了更好借助主業力量,實現更好協同發展。還有些央企從事養老服務,目的是滿足央企退休職工以及央企所在地的社會老齡人口的養老需求??梢哉f,中央企業因為發展養老服務業背景不同,養老服務運營管理能力、服務質量,以及經濟效益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
央企參與養老服務業的主要建議
為了助力我國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建議相關中央企業從事養老服務業過程中,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要具有擔當精神。建議相關中央企業將支持養老服務業的發展作為自身應承擔的一項重要社會責任,積極提升對養老服務業的認識,既考慮發展養老服務的經濟效益,更要看重發展養老服務的社會效益,努力探索嘗試適合本企業的養老服務發展的正確路徑。
第二,明確主體責任。建議在相關中央企業明確養老服務的內部牽頭部門或機構,負責推動養老服務發展,切實加強對養老服務行業的深度分析研究,為集團領導決策提供高質量的信息與數據支持,科學合理布局央企內部的養老服務業發展,協調好集團內養老服務資源的持續投入。
第三,要兼顧長短期措施效果。相關央企開展養老服務,一方面要爭取短時間內立竿見影,提早體現價值,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另一方面,也要注重長效機制建設,特別是關于人才隊伍以及信息科技建設等。
第四,要強化資源整合優勢。養老服務鏈條長、環節多,中央企業應充分發揮資源整合優勢,善于利用、引導各方面養老服務資源整合:協調政府部門,爭取優惠政策支持;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加強資本市場養老服務相關產品創新,爭取低成本資金、長期資金進入養老服務業;加強與其他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合作,相互取長補短,實現優勢互補;加強與外資合作,利用“進博會”等平臺,積極引入適合我國國情和老年人需求的優質國外養老資源。
第五,要加強養老服務品牌建設。中央企業提供養老服務,特別要注意打造養老服務品牌,充分利用央企養老服務優質品牌的優勢,幫助消費者更加便捷地識別、選擇,擴大央企在養老服務領域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總之,我國未來養老服務需求潛力巨大,養老服務業屬于朝陽產業,目前市場總體上處于發展初期,還沒有形成明顯的頭部企業,需要相關中央企業積極作為,有效推動養老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為更好應對我國人口老齡化、促進我國經濟轉型升級作出更大貢獻。(甄新偉)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