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寧夏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9-25
作為寧夏首批綠電園區建設項目、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關鍵工程,寧國運鹽池高沙窩120萬千瓦風光項目總投資約45億元,集成92萬千瓦光伏、28萬千瓦風電及320MW/640MWh儲能電站,從開工到并網的全流程中,多項數據刷新區域行業紀錄。
一是速度領跑,多項工程創區域最快紀錄。項目以搶工期、保質量為核心,光伏板塊2025年2月20日開工,6月29日實現全容量并網,僅用129天完成建設。7月29日取得電力交易資格,31日完成首筆綠電交易,從并網到交易僅間隔30天。輸變電工程4月24日開工至6月27日倒送電一次成功,65天完成330kV等級輸變電建設。風電板塊作為關鍵組成部分,規劃建設45臺6.25MW風電機組(總容量28萬千瓦),前期工作有序推進,預計12月底并網發電。儲能板塊將于10月啟動建設,年底投運后將進一步提升區域電網調峰能力,屆時風光儲一體化格局將全面成型,實現綠電穩定供應無縫銜接。
二是技術創新,智慧管控筑牢高質量根基。項目以“智慧工地+精益建造”為抓手,構建全流程高質量管控體系。在施工管理中,創新采用“大兵團作戰+網格化管理”模式,依托無人機巡檢、布控球、智能安全帽等智慧設備,對“人、機、料、法、環”實現無死角監控。針對設備供應難題,黨員干部駐廠監造、跨省協調,保障179萬片光伏組件、68萬根施工樁基等關鍵物資按期交付。成本管控方面,項目精準研判市場,在光伏組件價格低谷期鎖定資源,降低總投資,推行“穿透式”采購管理,嚴控設備選型、排產、交付全流程,截至目前累計完成投資22.42億元,資金使用效率較行業平均水平顯著提高。此外,項目通過倒排工期、掛圖作戰和日調度、周會商機制,實現129天建成光伏區、2天完成并網調試、36小時全容量并網的高效推進。
三是生態協同,治沙發電打造“雙碳”示范。項目地處毛烏素沙地邊緣,公司將綠色發電與生態修復深度融合,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施工中采用光伏支架隨坡就勢安裝,最大限度保護原生地貌。針對場區北側4000畝沙漠丘陵,實施草方格固沙工程,復墾種草約4500畝,草籽出苗率超90%。聯合寧夏農林科學院布設生態監測點,長期跟蹤修復效果,全力打造林光互補、草光互補生態樣板。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發電量達22.5億千瓦時,相當于每年節約標準煤67.8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87.2萬噸,碳匯量堪比10.4萬公頃森林一年的生態效益。同時,綠電到戶電價控制在0.4元/千瓦時左右,較傳統能源低15%-20%,可顯著降低園區企業用電成本,助力區域產業低碳轉型。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