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云南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9-24
云南素有“有色金屬王國”的美稱,銅礦資源儲量豐富,歷史上就是中國著名的產銅地之一,儲量占國內銅礦資源總儲量比重約14%,冶煉產品產量和產值長期處于全國銅行業前列。依托得天獨厚的礦產資源、可觀的冶煉規模、充沛的綠色能源以及優越的區位條件,歷經多年砥礪奮進,銅產業已然成為云南特色鮮明的優勢支柱產業。在此進程中,大企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愈發顯著,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也基本成型。近年來,在云南銅業、云錫銅業、滇中有色等龍頭企業的引領下,云南銅產業全力加速轉型升級,積極向下游延鏈補鏈強鏈,在綠色發展之路上收獲了累累碩果。與此同時,云南國資國企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積極作為,為云南銅產業的蓬勃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轉型發展迭代升級跑出“加速度”
2024年,云南銅業旗下的西南銅業在企業轉型、迭代升級的賽道上跑出了令人矚目的“加速度”。該公司以實施易地搬遷項目為重要契機,積極引入世界一流的工藝技術和先進裝備,全力打造“安全、綠色、智能、創新、幸?!钡氖澜缫涣縻~冶煉樣板工廠,一舉創下智能場景最多、技術裝備最強、建投達產最快、生產效率最高、低碳環保最優、綜合效益最好的“六個世界之最”,成為行業典范。
與此同時,西南銅業在項目推進過程中不斷刷新“進度條”:創造了19.5個月的同類項目最短建設工期紀錄,實現了輕傷以上事故為零的安全目標,單臺(套)設備一次試車成功率以及各工序一次負荷試車成功率均達到100%。2024年4月11日,西南銅業第一批陰極銅主品位高達99.998%,在同行中遙遙領先;8月,陰極銅產量首次突破4萬噸,進一步釋放了電解產能,創下帶負荷試車以來單月產量新高;10月,西南銅業火法系統投料成功,較計劃提前41天完成,并且第一爐礦產陽極銅成功產出,2024年累計生產陰極銅達28.5萬噸。這些亮眼成績的背后,離不開云南國資國企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為西南銅業的轉型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從“生態美”邁向“生態富”,從“綠色顏值”轉化為“金色價值”,西南銅業致力于將當下的峰值轉化為未來的常量。該公司采用國際先進的分氣預轉化制酸工藝,將硫酸工序精心打造成為企業的綠色低碳數智化中心。全廠實行水資源分質處理、分類回用、多級利用,綜合運用綠色污水處理技術等多種先進水處理技術,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全力打造“零排放”工廠。此外,該公司大力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積極開展節能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科研項目,實現廢水、廢氣、廢渣、余壓、余熱、余能等的“吃干榨凈”,達成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的多贏局面。在這一過程中,云南國資國企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開展綠色技術研發與應用,助力西南銅業在綠色發展道路上穩步前行。
從全球首創的選冶聯合新工藝到國際領先的銅基材料研發,從科研平臺能級的大幅躍升到高端人才集群的蓬勃涌現,中國銅業憑借硬核科技實力不斷刷新行業高度。專利申請等多項指標實現“三連增”,取得國際領先成果8項,新增國家級創新平臺2個,榮獲行業及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7項,全年科技創效超6億元,為有色金屬行業的轉型升級注入了強勁動能。云南國資國企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引導和推動作用,通過政策扶持、資金投入等方式,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提升核心競爭力。
節能降耗打造綠色發展“生態圈”
產業結構調“輕”、碳排放量變“低”,云錫銅業在產業綠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數字化的發展道路上步伐矯健。
近年來,云錫銅業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這一關鍵“牛鼻子”,圍繞資源綜合利用、節能降耗、清潔生產等核心領域,加大綠色節能減排技術攻關力度,全力打造企業綠色發展的“生態圈”。在這一進程中,云南國資國企積極引導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助力云錫銅業突破技術瓶頸。
云錫銅業智能倉儲項目投入使用,成功攻克了廠間轉運、物流倉儲“無人化”作業以及紅外熱感自動巡檢等關鍵技術難題,將傳統的露天或敞篷倉儲模式轉變為空間倉儲模式,打通了“生產—過程管控—銷售業務”的自動化流程,在國內銅冶煉行業率先實現產品庫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向“無人銅電解車間”邁進了一大步。
資源綜合回收率體現了有色冶煉企業創新能力,云錫銅業銅、銀、金冶煉綜合回收率穩步提升,爐渣選礦尾渣含銅量、銅冶煉綜合回收率處于行業較高水平。僅銅陽極泥提金新工藝及自動化控制項目成果轉化應用一項,每年可為企業帶來80余萬元的效益。該公司還聯合相關單位首創了銅陽極泥“4N離子識別”提金新技術,實現冶銅過程中黃金生產流程的“一鍵啟動”連續運行,且無鈉鹽、廢氣、廢水排放,實現廢水循環回用。開發的6種稀貴、稀散伴生金屬元素綜合回收技術,新增產出6種產品,初步形成了銅冶煉副產物多金屬回收的格局。
從打造“花園式工廠”到鑄造低碳清潔生產企業,云錫銅業將綠色環保理念深度注入企業發展基因,不斷成長為全省健康企業。其熱熔硫磺催化合成硫化氫、硫化后液石灰石中和等4套工藝,實現了固廢、液廢資源化利用,經濟賬與生態賬效益雙疊加。企業采用雙頂吹煉銅、兩轉兩吸制酸加雙氧水尾氣脫硫工藝,有效避免了低空污染問題,二氧化硫排放遠低于國家指標,在能耗控制、碳排放量控制、冶煉廢水深度處理等方面均達到綠色環保企業標準,綠化率達23.48%,硫利用率達到99.5%以上,綜合能耗近5年來降幅達48.4%,處于國內銅行業領先水平。云南國資國企通過制定環保政策和標準,引導企業加強環境保護,推動云錫銅業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雙贏。
延鏈補鏈構建差異化發展產業集群
近年來,雖然云南銅礦資源量持續提高,但相較于全國銅產業發展所需,保障能力仍有待加強。加之銅產業下游市場主要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發達地區,云南遠離終端市場,且自身裝備制造、電子信息等下游產業發展相對滯后,導致銅產業深加工產品無法就地消納。同時,由于下游銅加工行業內卷式競爭加劇,省內企業缺乏投資銅產業深加工產業的動力,銅產業下游壓延加工發展不足。在科技創新方面,經過多年來對產業關鍵核心技術的科研攻關,云南省銅產業技術水平有了大幅提升,科技創新優勢已初步形成,但與發達地區相比,云南省銅產業研發投入明顯不足,創新平臺建設仍有較大差距,創新成果轉化不夠,產品核心競爭力不足。
經過多年發展,云南省銅產業具備一定的規模和基礎,隨著西南銅業搬遷改造、滇中有色再生銅資源循環利用延鏈補鏈項目的建成投產,全省銅產業綠色化、集約化優勢進一步增強。《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5年本)》將“有色金屬產品開發及精深加工”列為云南的鼓勵類產業,通過稅收優惠可以適當彌補企業的物流運輸成本。同時,銅冶煉及壓延加工環節約80%的碳排放來自外購電,云南清潔能源優勢帶來的碳足跡優勢明顯,加之周邊的南亞東南亞國家在電源電網建設方面有著較大的后勁,能夠有效拉動用銅需求。所有這些,都彰顯出云南省發展銅下游加工產業的比較優勢。
下一步,云南國資國企需深度釋放自身綜合優勢:在牢牢鞏固現有銅冶煉產能規模領先地位的基礎上,深度融合綠色能源稟賦與政策導向紅利,聚焦電力電氣、新能源汽車、家電制造及機械電子等核心用銅領域精準發力。以昆明為戰略核心樞紐,紅河、楚雄、玉溪為重點增長極,加速推進冶煉環節智能化升級與綠色轉型,同步攻堅下游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工程,構建特色鮮明、錯位協同的銅產業集群,把云南打造成為面向西南、輻射南亞東南亞的新天南銅都。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