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廣東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25-03-19
3月14日,隨著最后一個節段精準嵌入,世界最高雙層懸索橋——獅子洋大橋完成首道鋼橫梁架設。
廣東交通集團在建的獅子洋通道為連接珠江東西兩岸的超大型跨海多層復合公路通道工程,起于廣州市南沙區大崗鎮,終于東莞市虎門鎮,路線全長約35公里,包含跨江主橋和兩岸引線工程。

建設中的獅子洋通道
創新引領,首創貼合式連接裝置及工藝
獅子洋大橋是項目關鍵控制性工程,采用雙層鋼桁懸索橋方案“一跨過江”,建成后將創造雙層懸索橋“主跨跨徑、主塔塔高、錨碇基礎、主纜規模、車道數量”五項世界第一。大橋主跨長2180米,主塔為門塔式結構,高342米,相當于110層樓高,是世界最高的雙層懸索橋主塔,采用鋼板—混凝土組合結構,塔柱自下而上由62個鋼殼節段以及6道鋼橫梁構成。主塔首道鋼橫梁如大橋的“肩膀”,支撐起橋面和未來橋上過往的車輛。該橫梁是全橋最重的橫梁,重量超1200噸,由7個節段組成。
獅子洋大橋主塔需要承擔超20萬噸的巨大壓力,如按照常規方式將橫梁嵌入到塔柱內部進行錨固連接,受力結構復雜,且連接質量和耐久性難以保證。項目首創了“承壓板+預應力鋼束”的貼合式連接裝置及施工工藝,使主塔和橫梁受力更為合理。
空中“穿針”,高空吊裝精準定位
獅子洋畔,施工現場上演精準對接。臂長60米的“超級大力士”——全球最大塔式起重機R20000-720亮出“繡花”功夫。角度到位、風速不超過13米/秒……“啟動!”現場指揮一聲令下,起重機將重達208噸的節段緩緩吊起。該起重機再次刷新世界紀錄,其創新應用重載分體式結構設計、智能就位高精度匹配測控等技術,實現對百噸巨無霸的高精度控制。

獅子洋大橋首道鋼橫梁正進行吊裝
在不足10米寬的合龍口,要將超200噸的節段精準就位,單側間隙僅2厘米,空中“穿針”的背后,離不開一雙“眼睛”——塔吊可視化系統。通過該系統,項目能實時監測吊物狀態,確保吊裝過程的安全。在吊裝就位的關鍵時刻,項目運用三向千斤頂微調系統,采用0.1毫米級步進式精準定位技術,確保對接精度。

獅子洋大橋首道鋼橫梁完成架設
智造升級,為超級工程鍛造“鋼骨”
走進獅子洋通道項目打造的大型鋼結構智能制造生產線,機械手臂來回移動焊接,中控大屏實時顯示生產狀態,一個個鋼構件如“拼積木”般完成生產,每個構件還貼有二維碼,可一鍵掃碼了解全過程信息。
鋼結構是大型橋梁的“骨骼”,是橋梁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獅子洋大橋為超大型跨海橋梁,其橫梁全部采用鋼結構。在鋼橫梁端面單個機加工面積達100平方米,且機加面高度在6米以上的情況下,還要確保制造、施工完成后,磨光頂緊100%合格,平面度控制在0.5毫米/平方米,這對焊接精度及變形控制提出極高要求。
除了打造智能建造生產線,項目還創新研發了可移動式智能端面銑設備、數字化預拼裝技術,打造了國內首套剪力釘自動焊接生產線,確保鋼殼制造標準化、精準化。鋼橫梁節段在工廠內快速拼裝成型,再整體運輸至現場完成吊裝,該工藝不僅能有效降低高空作業安全風險,還切實提升了橋塔工程建造品質。

獅子洋通道鋼結構智能生產線
天塹變通途,助力灣區基礎設施“硬聯通”
鋼構擎天,橋見未來。小到每一道鋼橫梁的精準落位,大到每一次的創新突破,都是中國工匠精神的生動詮釋。
首道鋼橫梁架設完成后,還需要進行節段間的環槽鉚釘栓接、頂板焊接等工序,實現最終合龍。目前,項目正有序推進主橋獅子洋大橋主塔建設,錨碇已完成填芯,正進行頂板及錨固系統安裝施工;引橋工程逐步轉入上部結構全面施工階段。
今年,項目將實現獅子洋大橋主塔塔高突破200米、錨碇完成錨體施工70%的建設目標。下一步,將繼續發揮重大工程和粵港澳大灣區關鍵交通樞紐工程的帶動作用,促投資、穩增長,推進項目高質量建設,為廣東省“走在前、挑大梁”積極貢獻力量。
路相通、城相融。獅子洋通道建成通車后,將與已建成的深中通道、虎門大橋、南沙大橋等共同組成大灣區跨??缃ǖ廊海Υ蛟旎浉郯拇鬄硡^1小時交通圈,促進珠三角經濟一體化發展。
【責任編輯:語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