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5-08-29
近日,中船集團第七〇四研究所為三峽通航管理局自主研制的我國首創首型首臺套攔船裝置通過驗收,將安裝在葛洲壩水運通道上。它的研制成功,不僅將進一步提升船舶通航效率和安全,且為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可靠技術支撐,發揮示范推廣效應。
三峽流域是長江黃金水道的重點水域,坐擁被稱為“兩壩一峽”的三峽大壩、葛洲壩和西陵峽著名旅游打卡點。船舶進入“兩壩一峽”,不管是乘坐大壩升船機,還是進入大壩水運通道,都需要通過船閘。近年來,隨著“兩壩一峽”旅游線路熱度持續走高,加上西南地區民生物資水上運輸需求急劇攀升,導致每年船舶過閘量達到船閘設計最大峰值的2.5倍,令兩座大壩不堪重負。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國家決定投資建設三峽水運新通道,新建船閘增大船舶過閘量。與此同時,為提升現有和新建船閘的船舶過閘效率,三峽通航管理局提出將現有單艘船舶進出閘方式,改變為預先編組、成隊進出方式,采用電推船牽引船隊有序進出,將船隊重量提高至原先的4倍以上,最大可達到30000噸。
我國首創首型首臺套攔船裝置采用兩臺左右對稱布置的能量吸收裝置,工作時伸出兩根纜繩連接在電推船上,通過人工將索纜連接在電推船上。隨著船隊行進,索纜將船隊的動能傳遞至能量吸收單元的卷筒組件,帶動卷筒及主軸旋轉,吸收船隊能量,并對電推船施加預定的制動力,達到將船隊制停在閘室內一定長度范圍的效果。電推船脫開纜索后,裝置在控制器控制下松開機械制動器,由電機將纜索收回至指定位置,進入下一次作業狀態。該裝置的最大亮點是,能夠在船隊失控的狀態下,及時實施攔停,最大限度地避免由于船隊失控而撞擊閘室人字門的極端情形出現,確保閘室安全萬無一失。
【責任編輯:韓夢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