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2-04-28
四年前的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三峽工程,給予三峽工程“一個標志、三個典范”的高度評價,留下“大國重器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殷殷囑托,并在三峽樞紐185平臺上欣然為一棵新植的楠木培土、澆水。

今天,這棵楠樹高大挺拔、枝繁葉茂,朵朵黃綠色花朵在枝頭綻放,飄出淡淡花香,與一旁的紅楓樹隨風搖曳。
囑托植于心里,責任扛在肩上。四年來,三峽人用實際行動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三峽集團也同這棵楠木一樣,欣欣向榮、茁壯成長。
為我中華,建設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以三峽工程為龍頭的長江干流6座梯級電站承載著“保長江安瀾”的重要使命。
2021年,三峽大壩成功應對8場超40000立方米每秒量級洪水,累計攔蓄洪水達172億立方米;金沙江下游梯級水庫聯合攔蓄“長江2021年第1號洪水”,將金沙江12000立方米每秒來水削減至約6500立方米每秒,切實保護了長江中下游防洪區域安全。
長江干流6座梯級電站“連珠成串”,在不斷發揮防洪效益的同時,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已然成型,為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等提供綠色發展動能,帶動長江兩岸群眾生活質量提升。
2021年6月16日,舉世矚目的烏東德水電站實現全部12臺85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目標。這項三峽集團精品工程創造了世界最薄300米級特高拱壩等8項“世界第一”;創下全壩采用低熱水泥混凝土等15項“全球首次”;攻克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超大規模地下洞室群開挖、800兆帕高強鋼焊接等一系列世界級難題,為引領世界水電工程建設樹立了新標桿。
2021年6月25日,華東地區迄今最大的抽水蓄能電站——長龍山電站首臺機組正式投產發電。這個總裝機210萬千瓦,額定水頭位居世界第二、國內第一的“大國重器”,為華東電網再添巨型“充電寶”。長龍山電站是華東電網優質的調節器、穩壓器、平衡器,也是三峽集團把綠水青山轉化成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對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1年6月28日,世界第二大水電站——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首批機組安全準點投產發電。白鶴灘水電站是實施“西電東送”的國家重大工程。全球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實現了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的重大突破。

三峽人牢記囑托,統籌推進白鶴灘水電站后續各項工作。2021年11月19日,白鶴灘水電站4號機組正式并網發電。這標志著長江干流上的100臺機組具備全開運行條件,可全力投入到當前能源保供中,也意味著長江干流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最大清潔能源走廊。
2021年,長江干流葛洲壩、三峽、向家壩、溪洛渡、白鶴灘、烏東德等6座梯級水電站全年累計發電量達2628.83億千瓦時,極大發揮了大國重器的綜合效益,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貢獻三峽力量。
服務“雙碳”,筑牢綠色發展之基
時至2021年中,三峽集團宣布已累計生產3.3萬億千瓦時綠色電能,替代10億噸標準煤。這一替代,相當于全中國汽車3.5年零排放,相當于在3倍中國陸地面積上種植闊葉林。
臨近2021年底,正值全國電力供應保障的關鍵時期,三峽集團再借自然之力、發力綠色能源,總裝機、清潔能源發電裝機雙雙跨入“億”千瓦時代。
3.3萬億千瓦時清潔能源電能,超96%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這是一家企業自成立起堅守清潔能源主業不動搖的結果,也給予三峽集團足夠的信心和決心,為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2021年6月10日,在一聲清脆鑼響中,三峽集團新能源開發的旗艦平臺——三峽能源,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227億元的首發募資規模,意味著三峽能源成為中國電力行業歷史上規模最大IPO,成為三峽集團主動服從服務國家發展戰略而打造的又一“三峽名片”。
與此同時,三峽集團堅定不移實施“海上風電引領者戰略”,“海上三峽”“風光三峽”等新能源領域不斷傳來喜訊。截至2021年底,三峽集團海上風電累計裝機超450萬千瓦,位居國內第一。2022年第一季度,三峽能源總發電量超116億千瓦時,其中風電完成發電量近86億千瓦時,太陽能完成發電量近30億千瓦時。

在建設綠色“國之重器”的道路上,三峽集團不斷沖云破霧。瞄準風、光、水、儲一體化協調發展的世界級清潔能源基地,金沙江下游水風光多能互補一體化開發基地開工建設;瞄準全球綜合利用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最多的光伏電站,安徽阜陽水面漂浮光伏項目開工建設;瞄準華中地區規模最大的數據中心集群,三峽東岳廟數據中心首批機柜投產……
牽頭聯合設計院所、高校實驗室、制造企業、安裝單位聚力攻關,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全球首臺抗臺風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亞洲首個海上柔性直流輸電工程、中國首個實現碳中和的工業園區和城市污水資源概念廠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競相涌現。
生態優先,守護一江春水兩岸青山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三峽集團踐行 “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從“污水處理廠+光伏”模式,到探索“城市智慧水管家”和“城市綜合能源管家”模式,不斷探索清潔能源與生態環保業務結合點,“兩翼齊飛”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截至2021年底,三峽集團累計落地投資超過2000億元用于長江大保護。將清潔能源和污水治理相結合,已實現長江流域11省市業務全覆蓋,污水處理管網建設長度超過9000公里,污水日處理能力約264萬立方米。有效改善長江水質,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創造生態效益和社會價值。
蕩滌污泥濁水,保護珍稀生命。三峽人勠力同心,長期致力于中華鱘及長江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及研究工作,已連續開展65次中華鱘放流活動,累計放流數量近530萬尾。
近年來,三峽集團加大中華鱘保護力度,投資3.6億元建設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建成國內最大規模的中華鱘人工種群梯隊。在率先突破中華鱘子二代全人工繁殖技術后,又成功實現25萬尾規模化苗種繁育。對中華鱘物種保護形成了有效支撐,為持續推動長江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助力。
在三峽人的科研攻關和精心呵護下,三峽集團在珙桐、紅豆杉、荷葉鐵線蕨等100余種特有珍稀資源性植物的繁育工作上也逐步取得突破。目前已建成全國最大的三峽特有珍稀植物研究與保育基地。
三峽集團生態工程中心長江珍稀植物研究所主任專業師、副所長黃桂云介紹:“植物所已發展成為長江流域最大的特有珍稀資源性種質資源庫和保育基地?!彼哪陙?,特有珍稀資源性植物遷地保護1300余種,成活率均在90%以上,繁育的特有珍稀資源性植物約21萬株。
初心不改,堅守為國為民責任擔當
2021年初冬,全國局部地區高峰時段電力供需偏緊,冬季能源安全保供形勢較往年更加嚴峻。三峽集團聞令而動,吹響了能源保供集結號。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貫徹落實有關部署要求。
長江電力優化調度、精益運行梯級電站;湖北能源全力保障煤電出力,鄂州電廠堅決響應、高效執行電網調度指令;三峽能源應發盡發、多發滿發,共同保障供電區域能源安全……迎峰度冬期間,長江六座梯級電站最大頂峰出力5759萬千瓦,相當于迎峰度冬全國最大負荷的4.8%;三峽集團累計向國內受電區域送去超過2900億千瓦時電能,成為名副其實的能源保供“穩定器”和“壓艙石”。

作為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官方合作伙伴,三峽集團助力北京冬奧場館實現奧運史上首次100%綠電供應。2022年2月,長江干流梯級電站增開機組7臺,高峰期可用機組達82臺,最大出力達3500萬千瓦,日發電量、高峰出力屢創歷史同期新高,全力完成“冬奧保電”任務。三峽能源冀北區域部分電站累計與冬奧場館達成綠色電力交易5100萬千瓦時,為綠色冬奧的成功舉辦貢獻了三峽力量。
能源保供是責任,鄉村振興亦是責任。面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使命任務,三峽集團發揚脫貧攻堅精神,立足幫扶地區實際,馳而不息推動定點幫扶、對口支援、援疆援藏援青、庫區幫扶等工作。
內蒙高原,三峽集團在巴林左旗林東鎮建設塑料大棚438棟,主要種植辣椒,實現當地農戶人均穩定增收3萬余元,確保脫貧群眾不返貧;
峽江兩岸,三峽集團巫山旅游幫扶工作組開發出脆李月餅等多種深加工產品,收購脆李鮮果5萬斤,脆李月餅銷售額達108萬元,解決巫山縣果農“豐產不豐收”的難題;
云上高嶺,三峽集團在江西萬安銀杏古村發起“百美村宿——萬安縣鄉村旅游扶貧示范項目”,因地就勢建造8個院落,最大程度保留自然風貌與村落肌理,取名“高嶺宿集”。民宿解決了當地400余位村民務工問題,帶動了周邊商店、餐飲生意;
太行山麓,三峽集團在河北曲陽縣實施光伏產業扶貧模式,一排排藍色光伏板拼接成了“梯田”,荒山上開出“太陽花”。項目輻射帶動周邊8個貧困村8000余貧困群眾增收,給當地老百姓豐富了創收渠道。
牢記囑托、篤行不怠。三峽集團將牢記囑托,心懷“國之大者”,把助力實現“雙碳”目標作為重要使命、把打造精品工程作為不懈追求,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執著,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奮力走好全面建設世界一流企業新的趕考路,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今天,三峽樞紐185平臺上的楠木已根深葉茂,屢結碩果。未來,這棵高大挺拔的楠木,仍將四季常綠,年年飄香。
【責任編輯:家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