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7-09
當地時間7月7日上午,由中國鐵建自主研發生產的“波麗娜”號盾構機破土而出,標志著中國鐵建莫斯科地鐵西南線項目首條隧道——斯拉夫世界站至秋列涅夫將軍站右線隧道順利貫通,中國地鐵技術方案、盾構設備和管理模式在國外整體實踐再獲佳績。

建設者合影留念
該項目位于連接科穆納爾卡新城和莫斯科中心城市的科穆納爾卡線上,是繼中國鐵建承建我國首個歐洲地鐵工程莫斯科地鐵第三換乘環線西南段后,實現滾動發展的又一地鐵項目,工程主要包括三站(秋列涅夫將軍站、斯拉夫世界站、馬梅里站)三區間及附屬結構,線路總長約6.5公里,投資額約合28億元人民幣。
掘進采用的6.28米土壓平衡盾構機,此前曾在莫斯科地鐵西南段項目中成功抵御極寒環境完成施工任務,使中國制造閃光“一帶一路”。當時的5臺盾構機以俄羅斯家喻戶曉的熱播劇《爸爸的女兒們》中5個女兒的名字命名,分別為波麗娜、瑪利亞、達利亞、耶甫蓋寧和加麗娜。根據盾構機真機1:16比例制作的盾構機模型還在國內“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中向公眾展出,在中俄都成了“網紅”。進入2020年,盾構機“姐妹”帶著功勛轉戰新的戰場。

施工現場
斯拉夫世界站至秋列涅夫將軍站右線隧道長826米,“波麗娜”號盾構機始發后,曲線下穿修建于1960年的雙向10車道莫斯科環城公路,為保障當地百萬人的交通出行不受影響,中國鐵建組織中俄專家多次研討,制定了專項技術方案,并一次性通過業主審批。項目設置11個監測點,安排專人24小時輪班值守監控,加強沉降觀測,及時調準掘進各項參數,并對盾構司機與掘進班組進行嚴格技術交底,歷時33天最終實現“零沉降”穿越莫斯科環城公路影響區域。在盾構接收中,采用混凝土箱體接收工藝不僅保障了工期和接收安全,還節約施工成本。這是該工藝在莫斯科的第二次運用,中國地鐵技術方案逐漸被莫斯科地鐵建筑行業所接納。

工程師認真操作設備
該區間隧道掘進期間,正是莫斯科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階段,中國鐵建結合當地疫情防控要求,采取網格化管理模式,減少員工在隧道空氣流通不暢環境下的停留時間,保障員工生命健康安全,并為加快工程進度,堅持循環作業,土方開挖、鋼支撐架設和盾構施工同步進行,組建多國人員聯合掘進隊,有效規避了勞務人員受疫情影響無法進場的問題,保持生產進度,僅用3個月便完成首塊頂板澆筑,以中國速度領跑全線。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