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2020-06-30
6月27日,位于甘肅省慶陽市寧縣境內,全長6782.45米,穿越“世界最大黃土塬”的銀(川)西(安)高鐵上閣村隧道順利貫通,標志著由中國鐵建所屬鐵一院總體勘察設計、中鐵二十二局集團等單位施工的銀西高鐵主體結構完工,全線通車進入倒計時。

線路穿越世界規模最大的黃土塬
銀西鐵路經過毛烏素沙漠的邊緣,并由南向北穿越有“天下黃土第一塬”之稱的世界規模最大黃土塬——董志塬,是國內首條修建在黃土層最長段落的有砟高速鐵路。董志塬黃土厚度深達數百米,地下水潛水徑流,并以孔隙潛水廣泛分布于中更新黏質黃土地層中,地質復雜,極易滲水坍塌,給銀西鐵路建設帶來巨大困難。本次貫通的上閣村隧道就穿越這里。
中鐵二十二局集團項目部經理魏紹剛介紹,在全長6.78公里的隧道中,黃土厚度深達數百米,施工風險很高的五級、六級圍巖長度近6300米,占比達93%。隧道洞身3870米段落通過第四系黃土,這種黃土狀如稀泥,含水率高達33%,開挖時極易發生沉降、變形,甚至出現突水、涌泥等災害,被稱為“雨里挖掘、泥里支護,在淤泥里打隧道”。
專家勘察后表示,這種深厚富水黃土地質條件國內外罕見,在這種如同水豆腐的地層上修建上閣村隧道,是一道世界級工程難題。因此,該隧道被列為全線一級風險隧道,在全線風險最高、難度最大,也是影響甘寧段鋪軌和聯調聯試的重要控制性工程。
面對重重困難,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等會同國內有關專家聯合攻關,反復論證,首次采用“防結晶、可維護”排水系統、地表垂直深孔袖閥管精準靶向注漿、隧道襯砌質量智能化檢測等新技術,保證了上閣村隧道順利貫通。技術人員先后創新6項研究成果,填補了國內外隧道修建技術的空白,極大提升了我國鐵路隧道整體修建水平。

世界規模最大的黃土塬
鐵一院銀西高鐵總設計師馬文輝介紹:“銀西高鐵正線全長約617公里,設計時速250公里,基礎設施預留提速條件,共設車站20處,橋隧總長394.3公里,占線路長度的63.9%?!痹擁椖孔詫幭你y川站引出,經銀川東、河東機場、靈武北、吳忠、白土崗、惠安堡、甘肅省環縣、慶陽、陜西省彬縣、禮泉、引入西安樞紐西安北站,縱貫寧夏、甘肅、陜西三省區。

銀西高鐵線路圖
銀西高鐵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重點工程,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高鐵網包(銀)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預計年內開通運營。其建成運營后,將在西安北站融入西成、大西、徐蘭等高鐵網,屆時,西安至銀川的運行時間將壓縮到3小時左右,成都到銀川的運行時間將壓縮到6小時左右,對進一步完善中西部鐵路網結構,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西部地區脫貧攻堅步伐具有重要意義。
【責任編輯:趙藝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