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新聞中心 發布時間:2025-03-31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作為我國核能科技創新的核心力量,中核集團以“華龍一號”為關鍵突破口,推動核電技術從跟跑、并跑到領跑的歷史性跨越,使我國核電技術與綜合競爭力躋身世界第一方陣,為全球能源轉型貢獻中國智慧與力量。

全球最大華龍一號核電基地——中核集團漳州核電基地
近日,“走進新國企·科技創新主力軍”融媒體采訪第五站走進中核集團,來自新華社、科技日報、工人日報、中國日報、人民政協報、中國新聞社、中國證券報、人民網、中國網、央廣網、環球網、國有資產管理、知領、第一財經日報、經濟觀察報、澎湃新聞的專家記者,一同走進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工程有限公司廊坊研發基地,感受中國核電技術的魅力。
全產業鏈布局引領產業升級?
中核工程深耕核電技術自主化領域六十余年,是我國唯一同時具備核電、核化工、核燃料、核設備等核工業全產業鏈研發設計能力的工程總承包企業,其牽頭研發設計的“華龍一號”三代核電技術已成為中國核能“走出去”的“國家名片”。目前,“華龍一號”國內外在運在建機組總數達到33臺(中核集團共計12臺),成為全球在運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
“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介紹:“‘華龍一號’首堆設備國產化率從88%躍升至目前批量化建設的90%,帶動上下游產業鏈5300多家企業快速發展?!敝泻斯こ谭e極聯合國內相關企業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實施國產化替代,不斷提高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和重要材料的自主可控水平,先后與58家國有企業、140余家民營企業聯動,完成了反應堆壓力容器、蒸汽發生器、堆內構件等關鍵設備在內的411臺設備的國產化,并獲得700余件專利、120余項軟件著作權,實現核電技術與設備的獨立自主。

“華龍一號”總設計師邢繼
創新引擎驅動未來新圖景?
中核工程廊坊研發基地是聚焦于核電技術工程科研工作的“非核基地”,這里建有多種核科技自主創新研究設施。
依托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筑造的安全殼結構性能實驗平臺“玄武”,以“華龍一號”為原型,目前其尺寸和容積均位列世界第一。國際上首次安全殼嚴重事故熱壓耦合試驗就是在“玄武”上完成的。

安全殼結構性能實驗平臺“玄武”
與“玄武”相鄰的,是安全殼綜合熱工試驗臺架“盤古”?!氨P古”是廊坊研發基地上建成的第一個科研試驗臺架,直接支持了“華龍一號”全球首堆的裝料節點。
安全殼與安全系統綜合試驗臺架,由中核工程以華龍后續機型反應堆及安全系統設計為原型的整體試驗臺架,這是中核工程公司在建壓力最高、系統最復雜、規模最大的整體試驗臺架,參數指標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將有力支撐華龍后續機型研發。
核安全是發展核能的前提與基礎?!氨P古”“玄武”等科研設施的建設和運行,有助于推動安全殼等系統性能深度研究,對于進一步提升核電運行和核能應用的安全性具有重大意義。
開放合作共創核電新篇章?
中核工程積極推動國際交流與合作,不斷提升中國核電技術的國際影響力。該公司正在推進的海外項目或深度合作機構遍布俄羅斯、英國、巴西、巴基斯坦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
同時,中核工程還面向全球開放核科研設施,與全球同行,共同打造高水平國際科技合作平臺。廊坊研發基地的安全殼結構性能試驗平臺“玄武”和安全殼綜合熱工試驗臺架“盤古”已面向全球開放,有力促進了國際聯合研發和科技交流活動。

安全殼綜合熱工試驗臺架“盤古”
從“華龍一號”的自主研發到中核工程的領跑地位,再到研發基地的創新引擎和開放合作的國際視野,中核集團正以堅定的步伐推動中國核電技術邁向新的高峰,向全球能源變革的浪潮中注入強勁動能。
【責任編輯:張宇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