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江蘇省國資委 發布時間:2018-01-19
2017年,在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江蘇省國資系統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努力提高企業發展質量效益,各項工作保持了平穩發展勢頭。
穩中向好、質量趨優
2017年1-11月份,江蘇省、設區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6408.39億元,同比增長8.28%。設區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730.95億元,增長10.62%;江蘇省屬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677.44億元,增長5.19%。其中,14戶省屬企業增幅10%以上。
2017年,江蘇省國資委進一步審核確認并公布省屬企業主業;壓減管理層級,明確“瘦身”目標和責任,完善信息化建設專項規劃。大力推動僵尸企業處置和企業內部資源整合,明確年度工作目標,加大督查檢查力度,針對清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好協調,指導跟進。2017年共清理處置僵尸企業、退出低效無效投資58戶(項),完成年度僵尸企業清理處置任務。
1-11月份,江蘇省、設區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利潤650.67億元,同比增長11.76%。設區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實現利潤301.93億元,同比增長11.22%;22戶省屬企業全部盈利,實現利潤348.74億元,增長12.23%。省、設區市國資委監管企業利潤增幅均超過營業收入增幅。
大力推進重組整合
按照業務相近、功能相同、優勢互補的原則,市場化導向和出資人推動相結合,通過聯合重組、專業化整合、上下游業務協同等方式,實施省屬企業集團層面重組。
積極參與整合全省沿江沿海港口資源,2017年5月22日,江蘇省港口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江蘇港口集團是實施江蘇省沿江沿海港口、岸線及相關資源一體化整合的重要平臺,沿江沿海主要港口、省級航運企業和臨港產業等領域的國有資本投資運營主體,具有區域樞紐功能的重要港口集群,全省航運服務中心、大宗物資儲運交易中心和現代物流中心。
2017年4月19日,江蘇國信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優質資產注入,公司重新掛牌上市,業務全新起航(證券名稱由“*ST舜天船舶”變更為“江蘇國信”)。本次江蘇國信的重組工作,采用“破產重整+重大資產重組,同步推進且互為條件”的方式,這是我國資本市場的首例。*ST舜天船舶重大資產重組,注入了信托和7家火電資產,實現了江蘇省國信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核心資產的證券化。
以推進創新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
按照江蘇省委“40條”創新政策措施,研究印發《江蘇省國資委關于推進省屬企業科技創新的通知》,推動省屬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經濟轉型升級中的作用,通過健全科技創新考核評價體系,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創新工作體系和投入機制,打造人才隊伍,探索股權和分紅激勵,建立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制度,推進科技創新載體平臺建設,著力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環境氛圍,實現國有資本優勢與創新優勢有機融合。近3年來,全省國有企業科技創新研發投入158億元;引進、聘用和培養各類科技創新型人才4152人,其中院士14人、博士207人;承擔國家級科技計劃項目103項,累計申請專利6502件,其中發明專利2417件;97戶企業已建立產學研機構,76戶成立了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技術中心。徐工集團已發展成為世界工程機械行業前十強中唯一的中國企業。江蘇省農墾集團自主研發的“華粳7號”“華麥5號”創下江蘇稻麥單產最高紀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土地產出率位居全國前列,所屬蘇墾農發公司是全國第一家上市的全產業鏈農業企業。
同時,積極發揮國有創投機構作用,僅江蘇高投一家就成功投資并助推130多家科技型企業在境內外資本市場上市或并購重組,培育一批以非國有控股為主的中小微企業成長為科技創新典范和行業排頭兵。
【責任編輯:張維】